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在许昌市博物馆、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等展馆内,陈列着大量精美的石器、陶器、瓷器等文物。每一件文物都从悠远的历史长河中走来,见证着上下五千年的岁月流转、沧海桑田。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概念因公众需求的多样化而急速扩大,它已经不仅仅是收藏中心,还是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和休闲中心。近年来,许昌“文博热”持续升温。众多博物馆以藏品为基、文化为魂、体验为核,让人们在参观中得到了心灵的熏陶与滋养。
游客参观许昌市博物馆。许昌市博物馆供图
多彩文化活动,让文物“活”起来
“许昌是汉魏故都,文化底蕴深厚。在许昌市博物馆,我不仅欣赏到众多汉魏时期的文物,还参观了特色展览,大开眼界。”5月13日,来自周口的游客赵巍参观完许昌市博物馆后,连连感叹不虚此行。
走入许昌市博物馆,犹如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在“许昌人”专题展厅内,参观者可以看到“许昌人”顶骨化石的复制品及被复原的“许昌人”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远古时期的“许昌人”是怎样生活的。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精美的汉砖、高大的汉代石辟邪……丰富的馆藏文物,似乎在默默诉说着许昌的“前世今生”。
在许昌市博物馆二楼大厅,抓人眼球的是一尊大型石雕——汉代双翼石辟邪。它高大威猛、雄壮矫健,身体两侧雕刻有翅状花纹,昂首怒目,似在踏云腾飞。经鉴定,其系汉代文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除了汉代双翼石辟邪外,在许昌市博物馆还可以欣赏到四神柱础、“上人马食大仓”画像砖、北齐八棱千佛幢等众多精美文物。据考证,汉魏许都故城范围内出土的四神柱础为许都宫殿建筑构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许都宫殿的繁华景象。北齐八棱千佛幢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印发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该佛幢高1.98米、宽0.9米,为等边八角形,每面主体部分镌凿125个佛龛,每龛一佛,共计千佛。“上人马食大仓”画像砖历经千年依旧保存完好,充分显示了汉代艺术家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高超的雕刻技巧。
参观许昌市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人们仿佛打开了“时空之门”,被许昌深厚的文化底蕴折服。
近年来,许昌市博物馆以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打造了一场又一场文化盛宴,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火”起来!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许昌市博物馆以三国文化为主线,以历史传承为底蕴,精心策划了文物展览、诗词雅集、研学体验、古乐展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5天假期共接待观众近2.3万人次,线上活动点击量突破千万次。
游客参观许昌市博物馆。许昌市博物馆供图
百年城市地标,成为特色展馆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走入博物馆,感悟历史、继承文化、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成为旅游、休闲的一个重要选择。
“这里是许昌文峰塔,离胖东来时代广场不远,建议游客来这座古塔前拍照打卡。”5月13日,来自南阳的游客周女士在文峰塔前拍了一段视频,并通过个人账号将该视频发布到网络。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总有一些地标性建筑长久屹立在人们心中。对许昌人而言,历经400余载风雨的文峰塔早已跨越历史,悄然融入许昌的文化血脉,成为许昌人的精神图腾。
清朝乾隆时期,许州知州甄汝舟将“文峰耸秀”列为许州十景之一。甄汝舟在编纂乾隆《许州志》时还为“文峰耸秀”配以七言诗:“孤耸尖峰削不成,十三层上插青云。分明一管生花笔,书破天章五色纹。”
1963年,许昌文峰塔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许昌文峰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依托文峰塔建成的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馆址原为老许昌市博物馆。该馆分为东西两院,东院是以文峰塔为中心的游览区,西院为塔文化主题展览区。西院又分南北两个对称的院落,中间以回廊相连。许昌塔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研究、收藏、展示塔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文峰塔的秀美,还能全方位感受塔文化的魅力。
众多主题展馆,提供“精神食粮”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承载着城市厚重的昨天,担负着保护、展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神圣使命,见证历史,指引未来。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博物馆体系构建力度,提升博物馆服务效能,推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蓬勃发展。
在许昌,除了规模宏大的许昌市博物馆、独具特色的塔文化博物馆外,还有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禹州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安区杨水才纪念馆等众多展馆。
这些主题各异的展馆已不再是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古物陈列所,而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沉浸其中,将激发人们更多的灵感与求知欲。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走入博物馆,观赏精美文物、聆听历史故事、带走文创产品……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热捧,“博物馆游”热度持续攀升。
“五一”假期,许昌市博物馆举办了“横槊赋诗春日雅集”活动,以优秀的“建安诗词”内容为主体,结合《诗经》吟诵,通过歌、舞、诗、乐等传统艺术形式,演绎建安文学经典,展现出许昌古都新韵和丰富的三国文化内涵。“许国编钟”展演通过复原2000多年前的许国礼乐重器,使钟磬庙堂礼乐再次响起,为广大观众提供了独特的艺术享受。“遇见灵鸟”沉浸式研学之旅不仅让孩子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激励着他们成为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该活动共吸引了350余名学生参加。
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库”,在这里,人们能跨越时空、跨越地域与历史对话,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不妨来一场“博物馆之旅”,穿越“时空之门”,感受一下璀璨的文明之光!
来源:许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