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旋风从生产编织袋,到现在全球独具优势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商;
胖东来从“小杂货铺”,到当前火爆全国的“中国超市界的天花板”……
从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发轫,经历90年代改制、壮大,再到21世纪快速发展、转型升级,许昌民营经济培育出一大批民企知名品牌,许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多年前就被誉为“河南的温州”。
如今,全市拥有民营企业13万家、民营经营主体44万户,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80%以上的GDP、9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
许昌如何成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沃土?民营企业又有怎样的成长“密码”?
密码之一:政策支撑
走进襄城县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一台台智能设备展现在记者眼前:一桶面粉、一瓶纯净水,只需8秒钟,面粉就变成了生面条;手机扫码支付后,仅需48秒,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便新鲜出炉……
如今,万杰智能已研发出国内首创智能鲜面机、智能熟面机、智慧餐厅等产品,进驻北京等城市的大型超市和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的总部,成为全国最大的主食机械设备生产商。
“从中央到许昌市,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非常及时到位,给我们企业发展带来极强的信心。”万杰智能董事长王晓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助推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王晓杰说出了众多许昌民企的心声。许昌市委、市政府始终牢固树立“两个毫不动摇”理念,聚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主线,与民营企业携手并肩、共同成长。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许昌市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若干政策措施》《许昌市民营经济“十大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着眼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从支持开拓市场、改善金融服务、推动创新发展、强化人才支撑、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建章立制,构建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同时,我市积极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深化“万人助万企”工作机制,首创营商环境“吐槽大会”,积极回应和解决民营企业问题诉求,去年以来共办结企业反映问题5000多个,动态办结率保持100%。
尤其是今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即召开强招商抓项目优环境发展大会,邀请民营企业代表共谋发展。市委、市政府谋划提出“两融五城四跃升”发展战略,明确智能电力、品质消费、新型材料、绿色发展、数字经济5个产业发展方向,逐个明晰龙头企业、产业图谱、载体支撑,让民营企业在融入大局中找准定位、加快发展,各项政策让民营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密码之二:创新驱动
在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高端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展示着“智造”魅力:电脑显示屏前,一名技术工人熟练地设置参数,点击“确认”键;生产线上,20多个工业机器人不停地来回挥动“手臂”,自动抓取、组装各种零部件,每隔25秒就有一根汽车传动轴下线……
“从最初10多个人、3台旧车床的小作坊起家,发展成为员工上千人的上市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多个,获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远东传动成功的最大秘诀是靠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远东传动董事长刘延生说。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远东传动是许昌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缩影,也是许昌市委、市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见证者和获益者。
我市坚持龙头引领战略,出台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案,加强示范引领和政策支持;设立7支总规模28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采取“一企一策”跟踪服务,围绕创新发展、人才强企、金融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影响力、产业带动力的龙头民营企业。全市有4家企业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5家企业被评为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
在创新驱动方面,我市坚持走好创新驱动发展“华山一条路”,连年召开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持续组织中国科学院专家许昌行活动,设立许昌市科技信贷准备金,推出“科技贷”等金融产品,探索科创金融体制机制。奖励2023年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企业142家,共计3590万元;奖励2023年度科技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318家单位和个人,共计2281万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49家。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链群发展战略,着力打造10大产业集群、16个重点产业链,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建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产业基金、金融生态、上市培育、税务服务、平台企业、要素保障8个助企强链工作专班,加速推动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
密码之三:创优环境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作为全球最早为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提供防火绝热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厂家之一,爱彼爱和集团管理总部位于北京。当初,爱彼爱和集团副总裁、河南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明带着创业团队来到许昌时,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终于有了扩大产能的生产基地,担心的是不了解许昌的投资环境。
令张光明没想到的是,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仅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许昌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了成长发展的“沃土”。2024年,河南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营收突破6亿元,实现了5年增长20倍的快速发展。
许昌各级政府、各部门倾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恰似春风化雨“。拿我们4月7日开工的气凝胶产业园项目来说,从项目筹备到动工,许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全程悉心相伴,他们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化解难题,让项目顺利开工。”张光明说,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研发、生产、办公、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吸引气凝胶上下游产业链和研发资源聚集,形成对新型材料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企业满意是“金标准”,爱彼爱和集团是许昌营商环境的受益者之一。近年来,许昌全市上下学习“胖东来式”服务理念,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433”工程,在城市管理、文化旅游、住宿餐饮、城市交通、市场监管、政务服务6个领域,率先树立一批“胖东来式”行业标杆。
——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展政务服务“1-N”专项行动,持续精简审批时限、优化办事流程,2107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率在98%以上。首创“刷脸办事”数字政务新场景,创新推出“许证闹钟”智能提醒系统,已发送证照到期前提醒信息4.7万余条,续证率达到100%。持续运用“政策服务员”、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等工作机制宣讲解读惠企政策,建设“免申即享”平台,惠及企业近2万家。
——打造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标国家通报的典型案例开展7次自查自纠,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深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次办妥、半日办结。在材料齐全情况下,企业开办实现“智能秒批”。
——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制定涵盖87个领域的“一体化联合体检事项清单”,减少入企检查频次。创新柔性执法机制,推行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制度,确定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等事项688个。
长风破浪正当时!民营企业是搏击时代浪潮的弄潮儿,是激荡市场活力的生力军。在政策托举、服务赋能、法治护航的背景下,许昌民营企业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吹响“再出发”的前进号角,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来源:许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