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人民网 程明辉摄
人民网安阳4月21日电 (程明辉)4月20日,正值第十六个联合国中文日,第六届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安阳殷墟博物馆启幕,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留学生以及文化界精英齐聚一堂,以汉字为纽带,共论文字发展与文明传承。
本届汉字大会以“文字·文明·科技·未来”为主题,在延续往届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平台化优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朝着智能化、多元化、大众化大步迈进,通过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跨界融合,借汉字之形,传汉字之魂,展现其背后蕴含的思想价值与精神力量,全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致力于将大会打造成集研究成果发布、艺术设计展示、中外人文交流、民众参与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化汉字文化交流与中外文明互鉴平台。
4月20日至22日大会期间,多场主题论坛将依次展开,世界濒危文字保护、汉字国际传播等前沿议题将被深入探讨;甲骨文研究邀请赛、国际学生演讲比赛等活动也将同步举行,助力汉字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国际化表达。同时,国际文字艺术系列展览也盛大开启,世界绘本专题展、甲骨溯源展等,从多元视角全方位展现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带观众穿梭于文字的历史长河,领略其演变与发展。
“本届大会首次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授权使用教科文组织标识,并在联合国总部同期举办了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充分展现了汉字的魅力与影响力。”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也表示,走过十年历程,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已经成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
开幕式上,“AI助力甲骨文研究考释与活化利用邀请赛”正式启动,现场科技元素吸睛无数,AI机器人“武丁”与“妇好”携手机器狗热情迎宾,成为一大焦点,让古老的甲骨文与前沿科技激情碰撞,擦出奇妙火花。“当前,甲骨文研究离不开人工智能,AI算法在字形分析、缀合效率、文化创意等领域潜力巨大。我们希望通过‘AI+甲骨文’的赛事激发跨学科协作,加速甲骨文从学术深闺走向数字时代的大众化、智能化。”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表示。
作为甲骨文的诞生地,安阳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穿越三千多年的时光,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安阳聚集“汉文字”这一独特文化优势,全力擦亮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殷墟甲骨文的传播载体愈发多元、文化价值愈发凸显、数字演绎愈发精彩。这场汉字盛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互鉴,为汉字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