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场监管部门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去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以行风建设为抓手,聚焦群众需求和社会关切,在优化审批服务、规范日常监管、创新执法方式、强化信用管理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4年四批40个“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并从中评选出2024年十大优秀实践案例。这些实践案例充分展现了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以创新破难题、以服务促发展的实践成果。
一、技术赋能:数字监管提效能
案例亮点: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破解监管难题,实现精准执法与高效服务。
北京海淀“数字+执法”:通过大数据分析主动发现并打击食品领域“恶意索赔”行为,累计办理案件7件,构建长效治理机制,微博话题阅读量超7200万次,有效维护营商环境。
上海松江“云监码”: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数字化平台,实现“见码抽查”,减少重复检查,减轻企业负担,获国务院办公厅表彰。
辽宁沈阳“守护蓝在行动”: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直播执法过程,突击检查民生领域问题,播放量达596万人次,推动监管透明化与社会共治。
成效:技术赋能提升了执法精准度,降低了企业合规成本,增强了公众对市场监管的信任感。
二、服务升级:审批流程再优化
案例亮点: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简化流程、压缩时限、整合资源。
上海“企业信息自动变更”:通过数据共享实现跨部门信息同步变更,累计办理22万件,企业“无感”完成变更,获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经验推广。
湖南永州“一照通”:整合10个部门25项许可,实现“一窗受理、一天办结”,群众满意度达100%,成为湖南省改革标杆。
重庆沙坪坝“四办组合拳”:推出扫码导办、视频教办等举措,企业开办实现“1日办结、最多跑1次”,新设主体同比增长28.48%。
成效:审批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显著提升企业获得感,激发市场活力。
三、信用管理:修复与警示并举
案例亮点:通过信用预警、修复帮扶,引导企业主动守信。
短评:短评:江苏南通“打铃提醒”:对失信风险主体发送预警短信,覆盖5万家次企业,信用修复成功率显著提升,入选全省改革创新案例。
吉林“信用修复线上办”:开发微信小程序实现修复“掌上办”,4.6万户企业足不出户完成修复,修复效率提升60%。
湖南“四位一体”计量整治:对计量失信商户挂黄牌警示,建立先行赔付和退出机制,查处不合格电子秤1504台,推动行业自律。
成效:信用管理既体现包容审慎,又强化约束力度,促进市场秩序良性循环。
四、执法创新:刚柔并济显温度
案例亮点:推行柔性执法、服务型监管,平衡执法力度与企业生存空间。
安徽芜湖“轻罚免罚”:对轻微违法企业采取约谈告诫、行政指导,推动合规经营,案件量下降30%。
广西百色“五张清单”:细化自由裁量标准,77.5%的案件适用从轻或免罚,行政诉讼“零败诉”,新业态主体增长3.35万个。
宁夏“六项规范”:将服务融入执法全过程,不予处罚案件增长46%,小额罚款案件增长200%,实现执法有力度、有温度。
成效:柔性执法降低企业负担,增强经营信心,推动“过罚相当”理念落地。
五、社会共治:多元参与聚合力
案例亮点:引入社会力量监督,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协同治理格局。
深圳“社会监督员队伍”:209名监督员参与暗访、跟班等活动,发现问题547个,推动行风监督常态化,打造“深圳样本”。
新疆“学生监督岗”:14.7万名学生监督员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推动政府投入2.33亿元改造5660家食堂,形成共治闭环。
河南开封“放心消费险”:政府投保3000万元责任险,覆盖“吃住行游购娱”,赔付98件案件,破解维权难题,入选省级改革红榜。
成效:社会共治拓展监管维度,提升治理效能,增强群众参与感与安全感。
六、行风教育:制度规范树新风
案例亮点:通过行为准则、监督机制强化队伍作风建设。
湖北“亲清联系卡”:明确“20个不得”负面清单,执法人员“亮卡履职”,投诉扫码直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陕西“十要十不要”:以通俗易懂的规范约束执法行为,全省系统作风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青海“全员执法”: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办案,案件量增长52%,罚没金额创历史新高,破解基层执法力量不足难题。
成效:制度规范与监督机制双管齐下,推动行风建设从“纸面要求”转变为“行动自觉”。
这些优秀实践案例既是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宝贵经验。从技术赋能到服务升级,从信用管理到社会共治,各地以行风建设“小切口”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回应了群众关切,彰显了监管为民的初心。
短评:以行风之“优”促环境之“优”
市场监管部门行风建设,既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也是服务大局的主动担当。从“数字+执法”到“无感变更”,从柔性监管到社会共治,各地案例表明:唯有扎根基层、直面问题、勇于创新,才能破解监管难题、提升服务效能。这些实践不仅优化营商环境,更重塑了政府形象,为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革方案。行风建设没有终点,期待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创新举措,让市场活力充分涌流,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