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见底的河流、白墙青瓦的楼房、干净整洁的院落、宽敞便捷的小桥……10月的西平,秋高气爽,一路新绿,颇具特色的文化墙点缀村庄,目之所及,皆是风景。近年来,西平县以打造“十县建设”为目标,锚定提升乡村环境建设水平、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治理水平,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西平县始终坚持为民、靠民、惠民的创建初心,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县委、政府的重点工程、人民满意的幸福工程、助力基层治理的系统工程,统筹推进,持续深化,走出一条以高水平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建之路,为西平率先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奋力谱写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和强大力量。
强化顶层设计 确保常态长效
近年来,西平县全面部署文明城市创建行动,确立全域文明创建目标,实施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三项重点工程,开展环境卫生扫保、基础设施修缮维护、文明交通建设等十大提升行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不定期实地督导检查,推动重点难点问题在一线解决,着力构建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坚持以“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品质”为工作目标,推动常态化创建工作,指导对接各公园、广场、居民社区等点位,协助做好环境卫生治理、公益广告宣传、文体设施完善等任务;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深度调查、及时曝光不文明现象,高度重视社情民意收集,认真解决群众来信、电话等反映的突出问题;相继出台一批配套保障措施,深入推动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公序良俗转化为社会法规准则和市民共识习惯。
丰富创建载体 激发共建活力
一份份代表文明典范的光荣榜,一次次刻下西平人的名字。
身残志坚的赵铁锤,自学修鞋技术赡养母亲,跑遍本地及周边市县30多个敬老院、孤儿院,义务为老人孩童修鞋;用辛苦攒下的血汗钱帮助贫困孤儿完成学业。组建“贴心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各类慰问救助100余次,捐赠慰问品3万元,被乡亲们誉为轮椅上的“活雷锋”,荣登“中国好人榜”。
出山镇韩堂村111岁的老人韩丛(生于1913年)精神饱满,容光焕发,邻居们都说老人如此长寿,心情豁达,主要是遇上了一个好媳妇——文大妮。贤媳文大妮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好媳妇”称号。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原籍专探乡于庄村于世伟,身居外地不忘故乡,多年来坚持为家乡做好事,成了于庄村党员群众口口相传的好乡贤。2023年,于世伟荣获“驻马店市好乡贤”称号。
西平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艾喜勤,她用仁心润泽残疾孩子的心田,用奉献托起培养残疾孩子的重任,用大爱撑起“折翼天使”的一片蓝天,成为特殊孩子当之无愧的爱心妈妈。2021年,艾喜勤荣获驻马店市第八届“天中最美母亲”称号……
在西平,“小红帽”“红马甲”“小喇叭”……各类文明典型活跃街头,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传递正能量。该县坚持以发展的眼光、以解放思想的精神状态,不断探索做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工作的新路子,以项目化工程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统筹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5+1”工程,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创建特色越发鲜明、底色愈加鲜亮。
——创新实施文明培育工程,让价值导向更加突显。着力抓好模范选树培育、宣传推荐,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打造好人主题公园、好人一条街,展示好人事迹,引导群众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厚植好人文化土壤,让好人文化蔚然成风,全县崇尚模范、争做先进的风气日益浓厚。
——创新实施文明实践工程,让效果导向更加有力。深化拓展文明实践阵地示范项目,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的基础上,延伸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6个。推行志愿服务激励办法,探索“积分银行”、搭建“爱心超市”、量化“实践指标”,加强对志愿者、道德模范的礼遇帮扶,让好人好报、德者有得,让文明土壤越发肥沃、道德星空越发璀璨。
——创新实施文明创建工程,让全域导向更加鲜明。深化全域全程全民创建,完善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与文明城市创建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工作机制。精心策划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节日主题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创新开展文明典型“包社区”“包路口”“包公园”等联创共建活动,激发城市治理新活力。
此外,该县还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深入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优化、文明素养提升等工程,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在乡村组建300多支志愿服务队,组织4000多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同时广泛开展“乡村光荣榜”“四香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新事新办好家庭”等典型选树活动。近年来,共选树各级“乡村光荣榜”典型人物36850人,打造120个“移风易俗”示范村,评选星级文明户12万余户,推选1600户家庭为“四香家庭”,充分发挥可感可触、可敬可学、能评能议的榜样力量,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推动移风易俗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影响力不断提升。
聚焦急难愁盼 提升幸福指数
几年前,东关社区还是屋里漏雨透寒、屋外污水横流的老旧小区,无燃气、无下水,居住条件差,环境卫生差,痼疾难治。为改变小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属地街道和社区先后召开8次居民代表会议研究具体改造方案,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对于没有改造空间和改造价值的棚户房采取货币化安置的方式进行动迁,对于现状较好的棚户区进行升级改造。如今,东关社区已焕然一新,其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西平县坚持创城惠民的力证。
农贸市场,一头是关乎民生的“柴米油盐”,一头又是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反映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该县把“菜篮子”工程与改善民生、优化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步协调推进,对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为广大市民营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的购物环境。通过智慧化升级,构建“智能电子秤+智慧农贸商品销售系统”,称重、溯源过程更加透明化,实现“颜值”和“内涵”双提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该县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衡量标准,牢牢把握文明城市创建内涵,凝心聚力推动城市硬件和软件同步提升。“暖房子”“菜篮子”等一批老百姓期盼的民生实事取得实效。一项项暖人心的民生项目相继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落到实处,市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西平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不断丰富文明城市的色彩和内涵,加速攀登一个又一个文明新高地,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