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南召县太山庙乡梁沟村平安希望小学的校园里,一场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深情上演。在国庆节来临之际,这群山乡少年用真挚的语言,向伟大祖国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
![]()
童心向党:把热爱写在祖国大地上
清晨的阳光穿透山间薄雾,照亮了孩子们期待的脸庞。在这场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中,"祖国"这个宏大的概念,在孩子们口中化作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生活片段。
"爷爷带我去市里,看到高楼大厦,在广场上玩耍时,我为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五年级学生王国钦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青诗同学则描绘了家乡的诗意:"站在坡顶,看见小溪像银色彩带,黑瓦白墙的房子像绿色地毯上的糖果。"
从"推开木门见青山"的深情,到"柿子汁水比蜜甜"的甘美,从"窗外鸟鸣当闹铃"的恬静,到"五星红旗似火焰"的热烈,孩子们将个人记忆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用最朴素的语言诠释了新时代少年对祖国的深情。
![]()
立德树人:扎根乡土的教育实践
这场演讲比赛不仅是语言表达的锻炼,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学校负责人张国伟表示:"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抒发情怀的过程中,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
由全体老师组成的评委组动情地说:"孩子们不是在重复空洞的口号,而是将'爱祖国爱家乡'这样宏大的主题,落在了具体而细微的生活体验上。这种扎根乡土的教育实践,正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
振兴之声:山坳里的时代回响
当获奖名单宣布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每一个名字的念出,都伴随着真诚的欢呼与掌声。这一刻,他们不仅是在参加一场比赛,更是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第一次为身为中华儿女而感到无比自豪。
"这些山乡少年的声音,是乡村振兴中最动人的乐章。"活动组织者表示,"我们相信,当孩子们深深扎根脚下这片热土,他们必将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校园,孩子们的笑声在山谷间回荡。这场演讲比赛留下的不仅是获奖名单,更是在每个孩子心中种下了爱国报国的种子。这些山坳里的时代回响,必将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
附:南召平安希望小学贺砚秋同学演讲稿
《我爱我的家乡南召》
贺砚秋
对家乡的眷恋就像一粒种子,悄悄埋藏在每个人的心里。每当月光染窗纱时,我就会想起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我的家乡在南召县的小山坳里,推开木门就能望见翠绿的山岗。虽然比不上名山大川,但山坡上的桃树见证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那些三人合抱的老树一到夏天就弯腰要送下金黄的果实,连枝头的小麻雀都不怕人,歪着脑袋啄果肉吃。最难忘半山腰的老柿子树,我们常把竹竿绑成网兜接柿子,红彤彤的果实在衣襟口擦擦就能啃,蜜汁顺着指缝往下淌。
山脚的青石板路是我和小伙伴的秘密基地,春天放扎着芦苇穗的风管、夏天捡酸枣、捉蟋蟀,秋天的竹匾里晒着山核桃,冬天抱着竹篓捡松果烤火。记得有次我们在石缝里发现野蜂巢,小伙伴们用草帽罩着摘,还是被蛰得哇哇叫,跑回家抹牙膏的样子逗得直不起腰。
村口的小溪总是热闹得很,嬢嬢们搬着小板凳聊着家常,水花溅起七彩的珠子,我们脱了鞋袜踩进浅滩,追着石斑鱼跑得裤子湿透。溪边那棵歪脖子柳树是我们天然的跳水台,扎猛子时呛水的咳嗽声总让洗菜的嬢嬢们直喊“小皮猴们”。
如今柏油路替代了青石板,新建的文化广场夜里亮起彩灯。但后山的青苔石阶还在,溪边的老柳树仍垂着长顺的枝条,每次闻见炊烟裹着柴火香,我就知道,这是我的家,是童年永远驻足的春天。
![]()
(彭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