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解决金融纠纷、看短剧学金融知识、观赛还能享专属金融服务……”9月16日,以“金融教育宣传周”为契机,河南金融行业开展了一场贯穿市集、赛场与街区的“为民办实事”教育宣传主题日活动,让金融服务真正走进街头巷尾、贴近百姓生活,将“金融为民”从理念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惠。
“驻”进基层治理,以“贴民心”的举措破解急难愁盼
“没想到在家门口的综治中心就把车险理赔的纠纷解决了,真是太方便了!”,在郑东新区综治中心金融纠纷调解窗口办完业务的市民王女士感慨道。9月16日上午,“河南省银行保险业纠纷调解综治中心服务站”挂牌,标志着由河南金融监管局指导,河南省银行业协会、河南省保险行业协会、河南省银行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共同推动的金融服务进驻综治中心实践正式落地,构建起“社会综治+金融服务”新模式,把“金融调解+知识普及”融入社会基层治理,切实打通金融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综治+金融调解”,依托综治中心贴近社区、扎进群众的天然优势,第一时间感知基层矛盾纠纷,捕捉苗头性问题风险,实现快速响应,推动金融纠纷早发现、早预防。简单金融纠纷,专业调解人员可提前介入,避免矛盾复杂化;复杂金融纠纷,可联动综治中心内专业资源,实现“一站式化解”,无需群众多部门奔波。
“综治+金融宣教”,借助综治中心“网格化”机制,开展“精准滴灌”式金融宣教,将金融知识普及纳入社区日常。以综治中心为核心,辐射周边社区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进行金融宣传,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同时在综治中心设立金融教育宣传区,在开展纠纷调解时,实现边调解边普及,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社区日常。
河南金融监管局将以该试点为依托,持续深化“社会综治+金融服务”融合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与金融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双向赋能,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教育载体,以“接地气”的方式打破传播壁垒
面对公众金融需求日趋多元的新形势,河南金融行业突破传统宣教模式,推出“金融消保好声音”系列短剧,把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历史故事融入到短剧中,让抽象金融知识“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
推出的《金融“活水”润民生》《消费券背后的小幸福》两部短剧,分别介绍了保险产品在降低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和提高员工健康保障方面的作用、信贷产品的正确使用方式和贷款贴息政策等,引导消费者结合自身经济状况合理使用信贷产品,避免陷入盲目借贷困境。短剧均以真实案例为背景,向消费者精准传递权益维护与理性消费金融知识,语言幽默通俗、情节贴近生活,让群众在看剧中轻松掌握金融知识,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紧抓文旅热点,以“零距离”的体验优化金融服务
活动期间,金融机构精准捕捉城市文旅消费热潮,将金融服务与文旅场景深度融合,围绕市民高频活动场景,精准布局服务网络,在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提振消费。
在核心商圈附近,开展“金融知识互动问答”活动,让群众在轻松互动中了解金融知识;在“郑BA”赛场周边,设立“金融服务驿站”,为观赛群众提供消费券申领指导、个人消费贷款政策讲解等“一站式”服务;在郑州东站、地铁等交通枢纽的客流集中区域,设立“移动金融服务角”,让群众在出行间隙也能便捷获取金融服务。通过这些“场景化”的服务模式,让群众在便捷享受金融服务的同时,轻松掌握金融知识,真正实现场景宣教与便民服务的深度融合。
发布典型案例,以“看得见”的成效彰显为民初心
活动期间,河南金融监管局集中发布一批“金融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全景展示全省金融机构在粮食安全、小微企业融资、养老医疗、减证便民、纠纷多元化解等领域取得的惠民成效。
创新惠农信贷产品,上半年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93%,同步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质,为743.48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628.41亿元。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精准摸排辖内小微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上半年普惠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9.97%。推动机构开发存款、基金等个人养老金产品800余款,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超1125万人。清理不规范要求村(社区)出具证明122项,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在辖内率先创建“小额快处+”新路径,打造纠纷化解“河南模式”,全省监管投诉实现“三年连降”。
此次“为民办实事”教育宣传主题日活动,通过实打实的举措、接地气的服务,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下一步,河南金融业将继续秉持“为民办实事”的理念,持续深化金融惠民举措,不断创新金融宣传教育形式,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杨路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