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上午,由中管国科育人实训基地主办的“让人工智能触手可及”——在豫媒体记者交流座谈活动举行。河南省政协原二级巡视员黄拴江、河南省法治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李龙星,以及河南省机电退役军人学院代表来到中管国科育人实训基地,与十余家媒体记者参加活动,共同探寻人工智能技能培训对提升就业质量的巨大意义。
此次活动共设两个环节:一是参观实训基地,二是召开座谈交流会。
在参观该实训基地时,与会领导在中管国科育人实训基地老师杨妍的带领下,详细了解了该基地的教学情况、认真观看了学员的实操训练,并对该基地的教学模式赞不绝口。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该基地招生运营部主任范卫敏向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她表示,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是一项极有意义的事业,不仅能够帮助更多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还能为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就业,关乎经济发展,关乎亿万家庭。”范卫敏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与高校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目前,我们拥有专业的实训场地,可容纳3000名学员进行实训操作;我们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实践教学与技能训练平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让每位学员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中管国科育人实训基地的责任与目标,同时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坚持以‘实操为主、对口教学’的培训理念,在中国科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将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传授给每一位前来学习的学员。在与多家人工智能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帮助学员们获得高薪职业、实现人生价值。”范卫敏说。
随后,中管国科育人实训基地政教处主任刘嘉毅就该基地的相关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该基地拥有专门的实训场地,配备宽敞明亮的工作区域,并配备了饭堂、休闲区、图书馆、实训室、实验室等。同时,配备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实习和实训需求。在培训教材和资料方面,该基地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培训教材、制定科学的教程,涵盖机器人技术的前沿技术的应用与学习,并参照未来就业岗位定制实训教程。
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是过程,而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最终的目的。在就业服务方面,该基地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保障,刘嘉毅说:“我们会根据学员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在其结业后60天内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
李龙星从法律角度,提出为人工智能发展筑牢法律基石,护航创新伦理。
对于人工智能技能培训的广阔前景,黄拴江表示:“通过参观交流,我对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不仅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科技应用于生产的的良好途经,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希望中管国科育人实训基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提供人才支撑。”
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和十余位媒体记者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技术落地挑战及未来应用场景等热点话题发表真知灼见,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能培训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新途径。
“用中国的科学家培养科学家型高技能人才”——在此办学理念下,中管国科育人实训基地将不断探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架起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桥梁,为学员装上职业发展的“加速器”,让其个人价值在技术赋能中持续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