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热浪翻涌,恰似教育人奔赴成长的热忱。7月13日至7月17日,郑州外国语教育集团2025年度班主任素能跃升专项活动,以“铸师魂、启新程、向未来”为主题,来自多校的班主任们齐聚一堂,在夏日的炽热中,开启铸魂育人的研修之旅,向着教育新征程奋勇进发。
01
开班仪式:凝聚初心,共赴育人使命
开班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篇,全体学员起立,激昂旋律里,育人的责任与担当在心底升腾,化作投身培训的坚定信念。
班主任代表发言:
分享实践感悟,传递成长期待
白鹏辉老师:结合红旗渠精神谈班级建设,阐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如何融入班级管理,为打造优秀班集体注入精神力量,让红色基因成为育人底色。
张洁老师:以“守护”为喻,细数班主任日常的欣喜与迷茫——为学生进步雀跃如观花开,遇管理难题时似在雾中寻路。她坦言,此次参训是为“求经取法”而来:盼从专家智慧中汲取养分,让学生在规则的土壤里扎根,在关爱的阳光中绽放;愿与同仁碰撞思维,解锁班级管理的新密钥。
张彦老师:回溯9年育人路,分享对“传道授业解惑”的进阶理解,强调实践是师生共成长的沃土。他以开放心态盼望着:在培训中突破自我,收获成长新动能,让“解惑”更精准,“传道”更深远。
学员管理办法宣读:
明晰规范,保障培训实效
郑州外国语学校团委贾赫书记宣读管理办法,从研讨交流到成果落地,以清晰规则为培训护航,确保学员“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培训实效看得见、摸得着。
开班致辞:
寄望嘱托,点亮育人初心
郑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袁艳磊作开班致辞,肯定班主任在育人体系中的关键价值,鼓励学员以“空杯心态”拥抱新知,将培训所学转化为班级管理的“源头活水”,培育更具生命力的班集体,在铸魂育人的征程中勇毅前行。
02
名师讲座:深耕专业,解锁育人智慧
师能淬硬功 师德铸魂灵
第一场讲座,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晓阳教授以《师能、师德与师道——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的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为主题,从教育部文件切入,剖析魏书生老师、毛杰厅长案例,明晰卓越班主任需兼具高效班级管理能力与个人专业素养,围绕“师能、师德、师道”筑牢育人根基。
首先,张教授从育人故事的细腻书写,到带班方略的体系构建;从主题班会的课程化创新,到案例答辩的应变智慧,再到才艺特长的育人延伸,多维拆解“师能提升”密码。接着,张教授深度诠释师德内涵—— 以教育家精神为魂,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厚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以师道践行为要,循教育规律育人,让“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落地生根,为班主任筑牢专业成长的“精神坐标系”,指引育人前行方向。
暖集体育珠玉 德育融筑新程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全国阅读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洛阳市首届名师、洛阳市首届名班主任杜保中老师以《建设暖烘烘的集体,追求真善美的珠玉——立足德育融合 引领生命成长》为主题,从“教育之问”破题 —— 探寻教育原点与底层逻辑,强调“热爱与指导”是育人双翼:教师以热爱为底色,以专业指导为支撑,唤醒学生主体性。
杜老师结合中学生精神成长案例,分享疏导方法;从“四大发明”中挖掘传统文化育人价值,阐释德育融合路径,进而指出教育底层逻辑是激发内在动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点亮一盏灯,非灌满一桶水,真正的教育应关注人终身成长与自我实现。他以“教育是遗憾的艺术,但因遗憾更要奋进”为勉,呼吁班主任:以梦想为帆,以昂扬精神为桨,以厮守教育的情怀为舵,坚守“可亲可敬可畏”之道,做学生成长的“点灯人”;力避言教之患,语重未必心长,言多不见得理明,掌握“曲径通幽”之法;把握“留痕与留白、他律与自律”平衡,蹲身交流、价值引领,让教育起于个性、终于德行,助力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奔赴美好未来。
03
德育工作坊:
解码心理案例,习得育人心法
郑州外国语心理教师李一凡主导的德育工作坊,成为本次活动极具感染力与启发性的亮点环节。活动起始,李老师别出心裁地借助二维码弹幕互动,瞬间打破传统交流壁垒。班主任们纷纷扫码,在屏幕上踊跃分享“眼中的学生群像”——从“活泼好动”到“个性鲜明”,这些鲜活描述,勾勒出学生们丰富多元的成长模样,也让班主任们先一步沉浸到“看见学生”的共情氛围里。
紧接着,心理测评数据的呈现,如同推开一扇新窗。李老师清晰阐释“无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结合详实案例,剖析学业压力、人际焦虑、自我认同困惑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让班主任们对学生心理生态有了更精准的认知,明白“健康”背后,藏着许多需要用心捕捉的情绪信号。
小组合作研讨与角色扮演,更是将工作坊推向高潮。班主任们拿到的案例,满是学生成长的“烦恼碎片”——有厌学情绪缠身的、有沉迷虚拟世界的、有和家庭关系紧张的……在一轮轮“教师—学生”身份互换中,班主任们深刻领悟到:夸奖与肯定,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温暖的光,照亮学生陷入黑暗的角落。当“学生”被真诚看见、被精准夸奖,原本耷拉的肩膀会挺直,黯淡的眼神会亮起,这种直观的状态变化,让班主任们掌握了心理引导的核心逻辑——先共情、再引领,用理解搭建沟通桥梁,用闪光点点燃成长希望。
04
培训心得:研修启智扉,聚力赴新程
01
高三(1)班班主任信庆庆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次安阳问道之行。一群人的携手同行,求“经”,取“法”,虽然烈日炎炎,却收获满满,感慨良多。
首先,来自母校的张教授的讲座,让我备感亲切。张教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讲解了什么是师能、师德、师道,丰富了我作为教师的理论知识,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归教育初心,教书育人并举,我将坚定地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其次,杜老师带来的《建设暖烘烘的集体,追求真善美的珠玉》这一“接地气”的讲座,把理论落到实战。如何做一个长者,如何做一个“点灯人”,如何去做一个“可亲”“可敬”“可畏”的班主任,如何从“不艺术”入手等等,让我领略到了杜老师的带班艺术和与教育厮守的情怀。
最后,李老师的案例研讨工作坊中,十个案例的分享与演绎真实、生动而有趣,让我体会到了夸奖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夸奖,为我以后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新奇的方法和策略。
02
高二(1)班班主任张春芳
有幸聆听杜保中老师题为《建设暖烘烘的集体,追求真善美的珠玉》的德育报告,其“以爱育爱、以生命唤醒生命”的核心理念如清泉涤心。杜老师以深厚的理论积淀与鲜活的案例,为我点亮了德育实践的四盏明灯:
一、悟师者三重境:从“可敬”到可亲可循
1. 爱要被看见:过去总以为付出即是爱,专家“一句鼓励一次蹲身”的案例让我明白——爱需传递才有温度。
2. 以专业立身:带班艺术需如专家所言,熔铸知识底蕴与教育智慧,方能从“管住”走向“引领”。
3. 规则与温度共生:四有准则(心中有尺、目中有生、手中有度、管中有艺)为班级管理注入理性之光。
二、识希望点燃法:让成长成为“自变量”
1. 激励艺术化:报告中的“阶梯式进阶设计”“闪光点捕捉术”,启示我改变量化评比的机械,转向个性化唤醒。
2. 放手赋权:把优秀主动权还给学生的理念,让我决心构建更多自主管理平台,化要我优秀为我要绽放。
三、学留白智慧
1. 在他律与自律间架虹桥:鸭子水面从容源于水下奋力的哲理启示我重新审视教育节奏。
2. 留痕筑基:我将借鉴报告中责任契约制,用清晰班规培育底线意识。
3. 留白育心:批评时践行关门原则(不公开训斥);说理时采用启发式话术(你认为怎样弥补更好?);给错误留愈合期(延缓评价促自省)。
于漪箴言共鸣:没有水磨功夫,拨不动千般心弦——教育是慢的艺术,留白方显尊重。
四、践俯身哲学:从看见差异到珍视独特
杜老师蹲下身交流的呼吁振聋发聩。行动上俯身:打破身高差,消解心理距的沟通姿态;理念上升维:践行德育三原则。当如杜老师所言,用眼睛读沉默,用掌心传信任,方能听见顽石藏玉的生命回响。
暖育无痕,成长有声!它教会我暖集体需以爱为炉——但爱需智慧表达;它指引我真成长当尊重留白——但空白需有基石;它启迪我大境界在俯仰之间——俯身倾听个体脉搏,昂首守望生命苍穹。我将带着报告的星光走进教室,让德育融合的种子在物理教学的土壤里,生出真善美的枝桠!
03
高二(4)班班主任邢艳艳
本次暑期班主任素养提升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专业赋能之旅,它让我对班主任角色和班主任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育家精神”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塔,我们要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提升“师能”、淬炼“师德”、践行“师道”,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自身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做持续精进、实践与反思的学习型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绝非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需要以生命智慧去耕耘的“事业”,是用爱心与智慧化解日常矛盾的艺术,我们要以持续精进自身专业、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担当,做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教育的底层逻辑是激发内在动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而非单纯灌输知识,它像点亮一盏灯,而非灌满一桶水,班主任更应关注学生的终身成长和自我实现,在四种激励方法的指导下,做点燃学生希望、拨开前行迷雾的点灯人;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键在于如何去爱—我们要以真诚的关爱建立“可亲”的情感联结,用深厚的专业与高尚的人格赢得“可敬”的认同,凭坚定的原则与清晰的边界树立“可畏”的规则意识,最终在严慈相济的智慧平衡中,实现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做可亲可敬可畏的长者型班主任。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育之路任重道远,愿自己在这条路上以不倦的爱心、持久的耐心与澄明的智慧,点亮更多心灯,陪伴更多生命走向开阔与明亮。
04
高一(2)班班主任李辰辰
带着工作中的困惑走进培训会场,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归教育实践。这次培训不仅解答了我如何做好班主任的疑问,更让我明白:教育的真谛在于用生命影响生命。
培训中杜老师提到的“可亲可敬可畏”的班主任之道令我深受启发。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可亲不是无原则的亲近,而是如父母般温暖而不失分寸的关爱;可敬不仅来自知识权威,更源于高尚师德与人格魅力;可畏则体现在对规则的坚守与教育智慧的运用。这让我反思到,优秀的班主任应当像培训中所说的那样,既有“虎性”的原则性,又具“猴性”的灵活性。“婆婆嘴与打火机”的生动比喻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把握火候:既要及时点燃学生的热情,又要懂得适时降温引导。而“德摩克里斯之剑”的警示,则提醒我在班级管理中要严慈相济,做到规则在心而不轻易落下。
此次培训让我更加坚定: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融合爱心与智慧的育人艺术。未来,我将以“自强厚德,追求卓越”为准则,为建设“暖烘烘的班集体”而不懈努力。
03
高一(5)班班主任张芷珊
本次培训让我对班主任工作的认知实现了升华。作为班主任,我们需坚守育人初心。培训中提到的规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值得深思:过度强调学生主体性易导致管理失序,但机械管控又会扼杀创造力。这要求班主任成为"平衡艺术家",在分层引导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本真。
此外,杜保中老师提出的留有余地原则让我深受触动。处理学生问题时"曲径通幽"的智慧(如非必要不当众批评、避免告状式家校沟通),与班主任必备的可亲、可敬、可畏素质不谋而合。我特别认同"要做雪中一盆火"的比喻,班主任既需"德摩克里斯之剑"的规则意识,更要有"罗森塔尔效应"的激励智慧,通过多元评价唤醒学生潜能。
这次培训犹如一面镜子,既照见自身不足,更映出教育的光明前路。教育应是师生双向奔赴的生命对话。作为班主任,我愿在规则与关爱之间寻找教育的最优解,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光彩。
03
高一(9)班班主任王腾辉
有幸参与此次专项活动,两场讲座犹如精神与智慧的双重洗礼,不仅深化了我对班主任角色内涵的理解,更为我的专业成长之路点亮了明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指引。
1.践行有温度的教育,锻造长者风范:
深刻领悟到“把自己当珍珠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让学生把我踩成一条坚实的路”的哲理。教育者需放下身段,甘于奉献,以服务学生成长为宗旨。 “德摩克里斯之剑”象征规则与权威,应高悬以示警醒,但不可轻易落下。遇到学生犯错,避免简单粗暴地向家长、向学校“告状”,应善于发掘学生闪光点,深入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坚持以“爱”为底色,通过真诚沟通、积极引导和持续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成长进步。
2. 强化鼓励式教育,激发内在动力:
在德育工作坊的“当着学生面‘背后八卦’其优点”活动中,亲身体验了被夸奖对学生内心的巨大积极影响。未来工作中,将坚定推行“以鼓励替代指责,以夸赞代替批评”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被认可与期待,从而源源不断地生发出“做得更好”的内在驱动力。
本次活动收获巨大,坚定了我以“温度”与“鼓励”为核心开展班主任工作的信念,未来将努力将这些理念转化为日常实践,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盛夏耕耘,静待教育花开。这场盛夏的研修,如一场及时雨,为班主任们注入成长的养分。从初心凝聚到智慧碰撞,从理论深耕到实践思考,每一份收获都将化为育人路上的力量。相信带着“熔铸师魂、锤炼素能”的初心,教育同仁们必将在“启新程、向未来”的征途上,培育出更多向阳而生的“幼苗”,让教育的原野绽放出更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