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5日,洛阳师范学院“寻迹河洛文脉,赋能文旅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洛阳多个文化地标。实践队通过深度调研、非遗寻访、文化雅集、创意创作等丰富形式,以青春视角探索河洛文脉传承,以青春力量助推洛阳文旅融合。
深度调研,聚焦文旅升级
实践队先后走访龙门石窟、洛邑古城、孟津县卫坡村等地,通过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收集游客、商户、景区工作者及当地居民的一线反馈,系统梳理洛阳文旅发展现状。调研发现,文创产品同质化、智慧文旅技术应用不足、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等问题亟待突破。队员结合数据分析形成《河洛文旅融合发展建议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实践队前往洛邑古城调研
非遗寻访,助力文化传承
在孟津南石山三彩小镇,队员们沉浸式体验非遗传承。在非遗传承人高哲老师带领下,探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了解唐三彩的发展历程;在三彩工坊,化身“非遗学徒”,为唐三彩上釉,感受非遗魅力,触摸文化温度;实践队员同高哲老师开展深度访谈,挖掘唐三彩技艺在当代面临的传承困境与创新实践,制作访谈纪录片并进行媒体传播。
实践队探访唐三彩博物馆
创新表达,赋能文旅推广
实践期间,队员们采用创新的河洛文化传播方式,赋能洛阳文旅推广。7月1日,实践队在洛阳博物馆举办汉服走秀活动。队员们身着汉服,从广袖流仙的齐胸襦裙到庄重典雅的曳撒,以博物馆前的广场为天然舞台,踏着古典韵律依次亮相。路过的市民与游客纷纷驻足拍照,一位游客感慨:“在博物馆外看汉服走秀太有氛围感了,好像历史真的‘活’过来了!”
实践队在洛阳博物馆汉服走秀表演
7月3日实践队在九洲池举办“河洛雅集风华汇”文化推广活动 。队员采用知识问答、诗词互动、剪纸体验、汉服表演的方式,让市民与游客沉浸式感受河洛文化魅力。
河洛知识擂台赛围绕河洛地区的文化渊源、名胜古迹等知识展开角逐。诗词飞花令以“牡丹”“洛阳”为主题展开诗词对决,经典诗句接连涌现,尽显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九洲池开展河洛知识擂台赛活动
在“纸韵生香牡丹开”环节,游客们在队员的指导下体验非遗牡丹剪纸艺术。一朵朵栩栩如生的牡丹渐次绽放,河洛文化在互动中得以传承。活动尾声,实践队员的汉服舞蹈表演《盛唐夜唱》将气氛推向高潮,队员们身着华美汉服,伴随旋律翩翩起舞,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河洛文化的深厚底蕴。雅集活动成功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展现了实践队员传承河洛文化的青春担当。
九洲池牡丹剪纸合影
九洲池汉服舞蹈表演
价值延续,孵化创新成果
为延续实践成果,团队推出系列文旅衍生作品。创作设计生态低碳线路、红色旅行线路、非遗探寻线路、博物观洛线路等丰富的旅游线路图,在玉泉零售街区及公交车站发放推广。这一方法为游客及居民提供丰富的文旅指引,助力河洛文化传播与文旅发展。
队员在公交车上发放线路设计卡片
旅游管理专业队员录制创作了二里头博物馆、龙门石窟、白马寺、天堂明堂等洛阳旅游景点讲解视频,在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用青言青语讲述洛阳故事、传播河洛文化。
队员在龙门石窟录制讲解视频
另外,队员们还积极调研洛阳文创市场,设计文创作品,将牡丹元素、文博元素融入如扇子、手机壳、书签等生活类文创产品,探索文旅融合的更多可能性。
从石窟石刻到三彩窑火,从汉服衣袂到剪纸飞花,实践队员用脚步丈量河洛文化,以热爱构建传承矩阵。青年学子用实际行动让河洛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为洛阳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