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宋三伟:扎根基层十五载 党徽闪耀映初心)
网易河南7月11日报道(杨昆龙 王潆 通讯员 陈晓东)在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政府,有这样一位干部:他以党员身份为标杆,将青春岁月镌刻在基层一线;从业务新兵到部门骨干,在多岗位历练中始终保持着对乡村发展的热忱。他就是大刘镇乡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宋三伟——一位用行动诠释“党员姓党,干部为民”的基层践行者。
初心如磐,党徽照亮奋进路
1983年12月出生的宋三伟,是漯河市源汇区人。2009年,他带着对基层工作的憧憬走进大刘镇政府,开启职业生涯;2012年,他以坚定的信仰加入中国共产党,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血脉。“入党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责任的加码。”他常说,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一刻起,就立志要做群众信得过的“贴心人”。
宋三伟在多个岗位留下奋斗足迹。在党建办期间,他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牵头组织“党员联户”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在便民服务中心,他创新推出“党员示范岗”,带领窗口团队将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以上。十余年间,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人。
恪尽职守,多岗历练显担当
2024年底,宋三伟任镇乡村建设办公室主任。此时的大刘镇正处于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实施的关键期,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升级、农房改造等工作任务繁重。走马上任后,他迅速进入角色:白天穿梭于各村施工现场,协调解决污水管网改造、村道拓宽等民生工程难题;晚上研读政策文件,结合镇情制定“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规划。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他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模式,推行积分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结合各村实际情况,以白寺村、蔡庄村作为试点村,在充分听取、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积分制考核标准,建立“一户一册”的积分管理台账。同时,建立“积分兑换超市”,以积分兑换奖励的方式,有效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户户争先”的良好氛围。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干部督促抓、村‘两委’干部一线抓、党员群众齐参与”的工作责任体系。按照“村在网中、户在格中、人在其中”的工作思路,将全镇19个村划分大片区3个、村级网格91个,网格员407人,统一工作标准,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切实构筑起“横到边、纵到底”的整治体系,不断凝聚起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合力。“乡村建设不是‘纸上画图’,是要让群众脚下的路更平、屋里的灯更亮。”他常对同事强调。截至目前,大刘镇已完成8个村的基础设施升级,获评“市级人居环境示范镇”。
砥砺前行,荣誉为阶再出发
多年来,宋三伟先后荣获镇、区两级“先进共产党员”“镇级先进个人”等荣誉。在2022年防汛救灾中,他连续48小时驻守河堤一线;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承担高速卡口夜班值守任务,用“白+黑”的坚守筑牢镇域安全防线。同事们评价他:“宋主任的办公桌上永远摆着两本账——一本记着工作进度,一本记着群众诉求。”
2024年底担任乡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后,他将办公室变成“流动服务站”,每周固定两天下村走访,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关于路灯安装、沟渠清淤的127条诉求。“职务变了,服务群众的初心不能变。”他说,如今的大刘镇正朝着“产业兴、环境美、百姓富”的目标迈进,而他愿做那颗扎根泥土的“铺路石”,用实干让党徽在乡村振兴一线闪耀。
从青涩青年到中坚力量,宋三伟用15年基层时光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践行着“为民”承诺;他不曾豪言壮语,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浇筑着乡村发展的基石。正如他所言:“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我愿在这片土地上,做一颗永不褪色的‘红钉子’。”
【榜样说】
“2012年入党时,我在党旗下许下承诺;2024年担任主任后,我更知肩上责任之重。乡村振兴路上,我会让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群众检验。”——宋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