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落下帷幕,郑州市第四十一高级中学新老高三备考经验交流会如期启航。7月9日下午,在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九大学科教师以经验为炬,以交流为阶,开展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备考经验交流会。
01
经验分享:躬耕实践传智慧
老高三团队从统筹规划、时间安排、复习策略、成功经验、备考建议等角度进行了全方面、多维度的交流分享,新高三团队带着问题与思考,在交流中明晰了未来路径。
语文:科学施策 协同发力
2025届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张萃老师指出一轮复习要“全和实”,二轮复习要“透和联”,三轮复习要“准和稳”。张老师指出了语文学科的痛点:重讲轻练、作文恐惧、文言文薄弱,建议老师们要注重备考方式,采取分层作业、面批作文、错题主讲等方式转化学生焦虑。
数学:基础为本 思维突破
2025届高三数学备课组张豫川老师从命题方向和行动建议两方面展开。张老师给出了三层突破的建议:夯基础——全覆盖教材概念、公式,确保中低档题得分率;抓主干——重点讲练三角、数列、导数等六大模块;战压轴——分解难题,逐步攻克。张老师提醒老师们要以真题为导向,精研近5年真题,总结“冷热点”分布,避免机械刷题。
英语:真题拆解 分层进阶
2025届高三英语备课组长贾亚森老师从实操方案入手,指明了三轮复习的科学规划。一轮高效利用教材并以外刊补充,夯实词汇语法;二轮加强题型专题练习,尤其是阅读板块和完形的分类训练;三轮高效真题模拟,强化时间管理。贾老师指出,英语作为语言学科,要强化高频词的积累,分类整理写作语料,让英语润物细无声般融入学生日常。
物理:模型构建 科技融合
2025届高三物理备课组张莉敏老师给出了三轮复习的科学规划建议,一轮要重视教材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二轮要强化“复合场模型”等重点模型,补充创新题;三轮要回归课本实验,定时训练。张老师提出,物理学科利用数学工具,有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学:教材为本 实验提质
2025届化学备课组长信庆庆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备考路径。首先要紧扣教材,深挖课后习题;其次要加强专题突破,聚焦“物质转化”“反应规律”等六大主题;最后要借实验增补,重现课本基础实验,强化设计能力与现象分析。
生物:教材溯源 素养赋能
2025届生物备课组长代洪淼老师指出,教师要精读教材,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针对实验设计题,加强专题训练,归纳答题模板;同时要重视社会热点,将知识链接生态农业、基因编辑等,强化学科社会责任。
政治:情境融合 四轮驱动
2025届政治备课组长杨昕老师指出,政治学科命题趋向于试题情境化、思维高阶化、模块整合化。在备考建议上,杨老师认为一轮要构建知识体系,突破重难点,印发易错点清单;二轮要强化专题,加强模块融合,按“主题-情境-问题”逻辑命题、解题、教题;三轮自编资料,精准训练,规范主观题术语,强化时政术语与教材融合。
历史:时空素养 “五史”贯通
2025届高三备课组长王向静老师指出,当前历史学科试题注重“五史”教育、中西文明关联、创新情境等。王老师认为,一轮复习不能以速求质,融合纲要与选必,放慢进度,夯实基础;二轮复习要分模块梳理阶段特征,增加偏题训练,拓宽学生视野;三轮复习要聚焦答题技巧与错题复盘,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强化重难点。
地理:地域认知 思维建模
2025届地理备课组长宋佳佳老师强调,高三备考应在以下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构建区域模块,划分高频考点区,涵盖其位置、自然、人文特征;二是用好“问题链”审题法,拆解题目指令,从关键词、材料信息到知识模块构建逻辑链条;三是注重情境化教学,结合生活案例、学术前沿,用地理原理解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
02
衔接高考:精准备考增实效
2026届语文备课组长李豫宛老师结合今年参与高考阅卷的经验,提炼出高效备考的关键要点:规范答题、细节把控、思维提升。李老师建议日常教学应强化规范训练,培养精准作答习惯;深耕思维品质,超越机械刷题;注重细节管理,减少非智力失分,助力学生养成“应试力”与“素养力”并重的学习模式。
03
接续奋斗:团队协同再前行
十位老师分享后,郑州市第四十一高级中学执行校长李海因对新高三的老师们提出了期许。李校长讲到,全体教师要统一思想,目标明确;匠心深耕教学细节,根据学生特点分阶段推进复习;各备课组要立足学科特色,深入研究高考方向。通过本次经验交流会,新老高三教师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打破学科壁垒,共享优质资源,在信息互通、经验互鉴中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