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口瓶 高29.7-足10.2 (厘米)

梅瓶 高24-足8.5(厘米)


虎头瓶 钧美二厂 高31-口9-足12(厘米)

虎头炉 钧美一厂 高19-口13(厘米)

虎头炉 钧美一厂 炉钧 高17.7-口14(厘米)

六方洗 钧美一厂 口23.5-高7.5(厘米)
钧瓷介绍: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被称为国之瑰宝。并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自然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
前期钧瓷产品大多数较为粗糙、笨重,胎质细腻呈白或灰白色,底部常有半透明的过底釉,圈足多较深。后期圈足部常有复线,足底部护胎釉多为深褐色,呈现“铜口铁足”现象。胎质多为深灰、灰白和白色,吸水率低,瓷化程度较高。
20世纪50年代釉色因烧成方式不同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仿宋蓝钧釉色以天青、天蓝、月白为主,在这些单色釉中偶有带红或紫斑者,因这些斑块为铬锡红料点抹而成,发色呆滞。
二是少量麦芽绿、孔雀绿和瓜皮绿釉。
三是用风箱小炉烧制的钧瓷,其釉色与民国时期的卢钧风格类似,釉色光华五彩,鲜艳玉润。以紫、红为主,不少以沉稳雄浑的紫色调杂以红色悬浮颗粒并辅有各种色彩的鱼子纹。
20世纪60年代,釉色由过去的单色釉发展为多色釉,主要有天青、天蓝、月白、鱼肚白、蓝、米黄、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玫瑰红、玫瑰紫等釉色。
整理编辑|胡大淼 审核 | 徐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