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市民反馈在手机浏览文章时遭遇可疑“赠送保险”信息。王先生于2025年3月在手机浏览文章时,页面弹出赠送保险提示,点击后跳转至需留存个人信息的注册页面,且全程未显示任何保险相关机构信息。王先生及时察觉风险并退出操作,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及潜在财产损失。为提高公众防范意识,现就此类网络虚假保险赠送信息发布风险提示。
一、常见骗术手段
虚假广告诱导:不法分子通过在网页、弹窗、文章中投放极具诱惑性的“免费赠送保险”广告,利用公众贪小便宜的心理吸引点击。
信息套取陷阱:点击广告后,页面跳转至虚假注册界面,以领取保险为由,要求填写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敏感信息,用于后续诈骗或贩卖。
伪装官方机构:部分诈骗页面会冒用知名保险公司、监管部门或政府机构名义,通过模仿官方网站设计、使用相似域名等方式,增强欺骗性,让用户放松警惕。
二、潜在风险分析
个人信息泄露:用户填写的个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会被用于精准诈骗、恶意推销,甚至被转卖至黑产市场,引发更多后续风险。
财产损失风险:不法分子获取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信息后,可能盗刷用户资金;或在后续以保险生效需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诱导用户转账汇款,骗取钱财。
信用受损隐患:若用户信息被不法分子用于申请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业务,可能导致个人信用记录出现不良信息,影响未来正常的金融活动。
三、防范建议
谨慎对待网络信息:对网络上突然出现的 “免费赠送保险” 等广告保持高度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避免进入诈骗页面。
核实机构资质:如需了解保险产品或参与保险活动,应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官方客服电话或正规保险销售平台进行咨询和办理,确保与合法合规的保险机构进行交易。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在不可信的网站或平台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尤其是涉及银行卡、密码等重要内容。若已不慎填写,应及时修改相关账户密码,并密切关注账户资金变动情况。
请广大市民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和金融秩序。
(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