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7日,黄河科技学院成功举办第八期“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工作坊”。本次培训为昆明文理学院专场活动,主题是教学管理与评价。学校执行董事、校长杨保成出席开幕式并作主题报告。本次工作坊特邀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张新民教授、荆楚理工学院原校长刘建清教授作专家报告。培训由教育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高申和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亢志勇共同主持。
杨保成致欢迎辞,首先对参加工作坊的领导、专家和教师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应用型高校要以专业建设为引领、教学管理为支撑、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体系。他期待以本次工作坊为契机,与各高校同仁深化合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发展等领域协同创新,共同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实践智慧与改革方案。
昆明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吴应利在致辞中强调,此次研修对学校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深化应用型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全体参训干部珍惜学习机会,对标先进、学以致用,切实将研修成果转化为迎评促建的实际成效,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作出积极贡献。
张新民从评估工作的新形势出发,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入解读了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核心内涵与时代要求。
杨保成以“国际借鉴与本土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考”为题,系统阐释了世界一流大学质量控制方法及原理,从体制机制改革、产需导向育人、课程体系重构、动态评估优化和数智化赋能等方面,介绍了黄河科技学院的改革创新实践,为破解教育教学改革难题提供了新视野、新思路。
刘建清以“教务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为题,深入分析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与问题,提出了教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信息化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在经验分享环节,教育教学中心副主任李海霞以“课程质量治理:从标准制定到评估反馈的闭环机制构建”为题,介绍了黄河科技学院课程评估体系的构建、实施流程、评估结果反馈与利用等内容,为课程质量提升提供了清晰框架和操作路径。课程改革核心团队张涵以“数智驱动·育人重塑——黄河科技学院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创新实践”为题,系统阐释了通过构建标准化流程架构、运用专业化工具支撑、实施智能化技术赋能、实现可视化成果呈现的创新路径。党委学工部部长陆竹棠以“铸魂育人 赋能发展 探索构建学生终身成长体系”为题,分享了学校构建“思政引领、身心发展、日常服务、视野拓展、职业发展、校友服务”六位一体学生终身成长支持体系的实践经验。
结业仪式上,杨保成校长为参训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
李高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以两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基础,持续深化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加强全方位合作交流。双方应着力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积极探索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新模式,共同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
培训期间,参训教师实地考察了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数字化展厅、创客工厂、绿色展厅等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