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现场
7月7日,郑州财经学院“乡创客”筑梦团和校工会共赴林州市开展红旗渠精神学习实践活动。活动围绕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核心内涵展开。上午,团队抵达红旗渠纪念馆。这座现代化展馆以丰富的史料和创新的展陈方式,全景式展现了红旗渠建设的伟大历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依次参观了"千年旱魔""红旗引领""太行丰碑""精神永恒"等展区。通过观看历史照片、工程图纸、修渠工具等珍贵文物,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还原的施工场景,大家深刻感受到当年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
讲解现场
工程图纸
修渠工具
展馆中一组数据令团队成员印象深刻:在物资极度匮乏的1960年代,林县人民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这些数字背后,是十万建设大军历时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史诗。
下午,团队冒雨前往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进行实地考察。青年洞位于太行山腰,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得名"青年洞"。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是红旗渠建设中最艰巨的工程之一。在雨中,团队成员沿着蜿蜒的渠岸前行,近距离观察这一悬挂在峭壁上的"人工天河"。通过实地触摸渠壁上的凿痕,大家仿佛看到了当年青年突击队员们腰系绳索、悬空作业的危险场景。在缺乏现代化机械的情况下,建设者们硬是靠钢钎、铁锤等简易工具,以血肉之躯完成了劈开太行山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
青年洞合影
通过一天的学习实践,团队成员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十六个字。在新时代背景下,红旗渠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只要坚定信念、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它启示我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青年人更应该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
活动结束后,成员们表示,要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艰苦奋斗的力量,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更加刻苦地学习,坚持知行合一。我们必将传承这一优良传统,将其融入日常学习,努力夯实专业知识根基,以期未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贡献智慧与力量,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发展,回报祖国的培养。
带队老师讲解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