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
7月4日,郑州财经学院“乡创客”筑梦团来到临淇镇社书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常海拴等领导热情接待了团队。社书村坐落于临淇镇西北部10公里处,下辖4个村民小组,共289户1017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社书村紧握党建引领“方向盘”,锚定村民需求“指南针”,将基层治理的“小齿轮”与乡村振兴的“大战略”精准咬合,全力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高效能治理新图景。
筑梦团与村领导合影
许玲玲讲话
郑州财经学院许玲玲副校长首先向各位领导表达了团队的来意,团队期望在社书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学习社书村高效能治理的策略与技巧,李昂老师受校工会的委托,希望能通过实践赋能乡村,和校工会共助乡村振兴。
常海拴讲话
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常海拴书记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对社书村发展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讲述,2017年之前常书记在全国各地从事桥梁工程的工作,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思考如何把当地的优势与社书村结合,促进社书村的发展,2017年常书记弃商从政,常书记从改变环境开始,为了让村民们实现“脚不沾泥”,常书记通过主街道硬化等方式进行解决,常书记还挨家挨户进行动员,排除村内安全隐患,解决断壁残垣的处理问题。但只解决环境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农村要有造血功能,才能让老百姓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所以常书记决定发展乡村产业,从自建服装厂开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到现在的“三厂一社”和香菇大棚。现如今村集体每年收入远超50万。座谈会上,团队成员受常书记的激励,积极提问,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社书村美景
下午,常书记带领团队参观了社书村。常书记指出原有的污水沟经过改造后变成了文化广场,垃圾场变花坛,垃圾池变荷花池,猪圈变车库,杂草丛生变成如今井然有序的电子厂,残垣断壁到如今的脚不沾泥,坍塌的办公室改造成如今的图书馆,老旧房子设计成微景观。在常书记的带领下社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书记通过带领乡村产业发展,解决了部分留守妇女和行动不便的村民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筑梦团与80岁老奶奶交谈
调研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一位80岁的老奶奶如今仍然在电子厂工作,老奶奶很骄傲的说“我的孩子们都很孝顺,虽然现在80岁了,但我还干得动,就是要自力更生”。老奶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同学们对老奶奶充满了敬意并深受鼓舞。
消防科普现场
随后,团队受校工会委托考察奕彤生态农特产展馆,深入了解琳琅满目的各类农特产品,如小磨香油,酸枣叶茶,小米。傍晚时分,“乡创客”筑梦团携手校工会在临淇镇淇苑广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科普宣传活动,为村民们讲解了消防知识。
今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团队成员们收获满满,尤其在得到社书村常书记的谆谆教导后,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将在大学学业完成后,回归故里,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