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宿舍,广州工商学院三水校区大二学生陈怡桦拿起手机,给母亲发去一条暖心的微信:"妈妈早上好,最近回老家了吗?村东头的爷爷奶奶身体好吗?暑假我想去看望他们,还想去太行山看看那位军属奶奶......"这条看似平常的信息,却折射出一位当代大学生不平凡的精神世界。
在陈怡桦的成长轨迹中,爱心的种子很早就已播下。从小受革命军人家庭熏陶的他,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在小学时期就经常跟随师长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看望孤寡老人、老党员、退伍军人和困难家庭。那些佝偻的背影、布满皱纹的笑脸,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今,每年春节返乡看望村里老人已成为他的"固定节目"。老人们常说:"这孩子带来的不只是礼物,更是一份难得的心意。"这些经历让他深深地体会到真正的幸福不仅来自人的成功,更源于对他人的关爱和奉献。
2024年七月中旬的一次旅行,让陈怡桦的爱心故事有了新的篇章。在太行山武家湾景区,他偶遇一对负重前行的古稀老人。主动帮忙提东西的他,在老人家中看到了"光荣之家"的牌匾。这个发现让他心头一热,当即返回住处取来鸡蛋、牛奶等物资。当两位军属老人颤抖着双手接过礼物时,晶莹的泪光中映照出这个年轻人可贵的品质。这小小的举动,不仅温暖了老人的心,也展现了当代青年对军人家庭的敬重。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怡桦的爱心不仅限于敬老助老。每逢假期,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向农艺师请教庄稼种植管理技术,帮乡亲们施肥打药,这个戴着眼镜的大学生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对土地的深情。村民们都说:"怡桦这孩子,书读得好,心更善。"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陈怡桦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他用最朴实的行动证明:爱是青春的底色,真正的青春风采,不仅体现在课堂和实验室里的孜孜以求,更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从乡村到山区,从老人到军属,他丈量土地的脚步,传递温暖的双手,都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道理:爱心不分大小,善行不论远近。
陈怡桦,商丘人,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现就读于广州工商学院山水校区,大数据专业二年级。图为中国摄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摄协主席刘鲁豫向陈怡桦颁发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证。
如今,陈怡桦依然在续写他的爱心故事。这个普通大学生的平凡善举,恰如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滋润社会的甘泉。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最美好的模样——既有仰望星空的理想,又有脚踏实地的担当;既懂得追求个人价值,更不忘回报社会。这样的青春,才真正称得上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