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近年来,许昌市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城市绿色发展转型和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5月13日,记者实地走访许昌市多家标杆企业,解码许昌“变废为宝”的绿色实践。
建筑垃圾“重生记”
废旧路面100%循环利用
在许昌德通路面再生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昆鹏向记者展示了企业历时3年自研的分布式泡沫沥青振动搅拌就地冷再生技术及成套设备。该设备通过对旧沥青路面铣刨、振动搅拌、摊铺、碾压等流程,可就地完成废旧材料再生并重复利用铺筑成新的路面。

路面再生装备 万庆丽 摄
“我们实现了旧沥青路面材料的0转运,就地100%循环再生利用,相比传统热沥青铺筑工艺,节省成本25%以上,减少碳排放80%以上,提高施工效率20%以上。且冷拌冷铺再生工艺克服了传统厂拌热料运输中有机物的挥发和空气污染问题,做到绿色发展、降本增效。”黄昆鹏介绍。
垃圾焚烧发电
“吞”下垃圾“吐”出绿色能源
走进许昌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厂区绿树成荫,闻不到一丝异味。
据介绍,该公司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于2020年1月建成投运,总投资约12亿元,主要承担着生活垃圾处置及冬季供热的任务。
总经理助理石磊指着中央控制室的实时数据说:“我们公司已建成三台750t/d机械炉排焚烧锅炉,配2台25MW抽凝机组和1台B15MW背压机组,年消化垃圾82万吨,发电2.8亿千瓦时,供热45万吨。公司通过采用最先进技术工艺和环保治理设施,对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把垃圾中的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减轻环境污染,有效解决了许昌市垃圾围城的问题。”

许昌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 万庆丽 摄
目前许昌市生活垃圾基本上全部进行焚烧处理,实现原生生活垃圾的“零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许昌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采取最先进技术,正在进行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改造完成后预计可年减排氮氧化物160吨。
餐厨垃圾闭环处理
努力打造“零垃圾”世界
餐厨废弃物是指饭店、餐厅及企事业单位食堂等产生的剩饭菜及食物残渣,也是“无废城市”建设范畴内重要的一类生活源固体废物。
为推进许昌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许昌市引进德国欧绿保集团,采用BOT模式,负责许昌市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

餐厨垃圾处理车间 万庆丽 摄
在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李要锋带记者参观了餐厨垃圾处理的“闭环链条”。“我们日处理餐厨垃圾120吨左右,采用了‘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利用+沼渣沼液处理’工艺路线,可年处理餐厨废弃物3.65万吨,通过国际领先的技术转化工艺每年可将废弃物转化成约365万m³沼气(CH4≥60%),年沼气可转换为219万立方米天然气或803万千瓦时电能,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吨,实现了餐厨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同时解决了泔水、地沟油等问题,具有非常好的社会、经济、环保效应。”李要锋说。
秸秆“长出”食用菌
农业废弃物的华丽转身
许昌市发展绿色农业,加快“无废乡村”建设,以“无废乡村”建设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尤其是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许昌市在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的同时,积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
在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的车间内,董事长李彦增捧起一簇雪白的白灵菇介绍:“这些菌菇都以秸秆为基料。据核算,种植1亩地的食用菌,可以消耗掉10亩地的农作物秸杆,生产出8吨左右新鲜食用菌,产值4万元左右。生产食用菌后的废菌料又可以生产5吨食用菌,有机肥用于有机瓜果菜的生产,相当于100公斤尿素的肥效。”

白灵菇 万庆丽 摄
从建筑垃圾的“涅槃重生”到生活垃圾的“度电必争”,从餐厨废弃物的“吃干榨净”到农业秸秆的“点草成金”,许昌市以科技赋能“无废”实践,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之路。如今的许昌,天更蓝、路更净,连垃圾都成了“香饽饽”!这座无废如“许”的城市,正以创新之笔书写着美丽中国的绿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