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妮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提笔时,哥本哈根的阳光正漫过窗棂,风里
已经
有了夏天的气息。
翻阅学校的公众号时,我
忽然想起
高中
教室窗外的那片夕阳
——原来那些以为平凡的日常,早已在心底种下了走遍世界的勇气。
往事总在回忆时被赋予意义。体育课上总会带作业去操场,没做几个题就开始和朋友聊天;想念高二每周都会看的《新闻周刊》,哪怕播放个十分钟的短新闻都能开心好久;那时候总觉得觉不够睡,哪怕课间十分钟都是极大的满足;至今我仍能想起班主任韦老师在晚饭后督促大家进班时的身影,
“全体起立,讨论十分钟”成为地理课上的惯例。高三最艰难的时候,我也曾为成绩波动心态不稳,韦老师会耐心帮我分析成绩,鼓励我“要有信心!”;凌楠老师的课很有意思,他的课堂上,文言知识不再变得枯燥,他会鼓励我们自己总结答题技巧,和我们探讨意义深刻的社会热点话题;小温老师每次拿起白板笔我都觉得像是拿了一把锋利的宝剑,几招秒杀各种题型总是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教我们英语的任老师常在晚自习陪伴我们到深夜,她会细致的发现我的情绪变化,在滑铁卢的时候告诉我不要放弃;丽莉老师和郭老师特别亲切,和我们相处像是朋友,两点一线的高中三年,知识和未来纵横交错,他们
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的勇气
。
在丹麦交换的这段时间
像一场奇幻的
"
课外实践
"
。
我和朋友们
在挪威
和芬兰的边境
追极光,
这
才读懂地理课上
"
太阳风与磁层
"
的浪漫
;
在法国尼斯的海岸晒太阳时,想起语文老师说的
"
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
"
;
巴塞罗那的公交车上,一位老爷爷
和
我讨论汉字演变,原来文化自信真的会从心底涌出
;
阿姆斯特丹的咖啡馆里,
我
和来自阿尔巴尼亚的教授聊旅行
……
世界远比课本广阔,你的认知会成为你的
“望远镜”,让你看到这个世界不一样的风景。
去年参加本科生国家奖学金答辩时我说:
“背挺直一点,往前站一点”,这句话也送给各位学弟学妹们,希望大家都能自信地迎接每一次挑战。
感谢母校给予我的知识、友谊、勇气,还有那片永远晴朗的少年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