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南漯河:专家田间当课堂 支招防范干热风)
网易河南5月14日报道(杨昆龙 郭勇睿)“现在进行‘一喷三防’还不晚,当务之急就是再浇水、喷洒叶面营养肥,增加千粒重……”5月12日,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莲花镇大赵村北一块麦田里,应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驻村工作队之邀,来村讲授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的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漯河综合试验站站长、市农业科学院首席植保专家、省市优秀科技特派员李世民,在田间拔出几株小麦仔细察看后对存有疑虑的村民说。
当前,正值小麦灌浆关键期,也是决定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尽管前几天下了场小雨,稍稍缓解了旱情,但根据气象预报,我市未来数天受持续高温晴热少雨多风天气影响,土地缺墒加剧,干热风灾害风险增大。面对旱情和高温叠加发展情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辗转联系到了农业专家李世民邀请其到村“上一课”。
“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建议迅速组织农户在做好‘一喷三防’的同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粒重。”李世民一边简要开出“处方”一边为该村组织“一喷三防”用药,并决定到实地指导村民科学进行小麦中后期管理,重点向村民宣传防范小麦干热风的知识,以确保小麦丰收,并提高农户们的抗灾能力。于是,一场以“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及灾害天气应对技术”为题的讲课在田间骄阳下展开。
“‘干热风’发生的标准是日最高气温大于32度、14时相对湿度低于30或25且风速为三级以上,它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大劲敌,常常在小麦灌浆成熟的关键期袭来,高温、低湿、大风的特点让小麦的蒸腾作用加剧,水分大量蒸发,导致小麦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小麦大面积减产。因此,预防干热风对于保障小麦的丰收至关重要……“李世民看着小麦的生长情况,向农民详细讲解灌浆期小麦管理的关键要点,指导农户合理适时浇好灌浆水、酌情浇好麦黄水,保持土壤湿润,以满足小麦生长的水分需求,同时对干热风的威胁,提醒村民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可通过喷施混合喷洒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营养液、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增强小麦抗逆性等方法,统筹防治病虫害、干热风和早衰,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李世民建议村民对墒情不足的麦田,抓紧在最近的10天内适量浇水,既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冠层温度,又可有效防范干热风,但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烂根早衰和后期倒伏。
“能否实现高产目标,后期管理是保证。我们常说的‘有千斤长相,没有千斤产量’就是后期保证没有做好造成的,因为此阶段时间短,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粒增重,一是通过喷施叶面肥尽量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和根系活力;二是抓好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就是搞好‘一喷三防’。”李世民坚定地说,并提醒村民还要注意防范小麦成熟收获期间出现的大范围连阴雨或暴雨天气造成的“烂场雨”灾害,一旦发生要抢排积水降渍涝、抢抓田管防病虫、抢时收获降损失、抢晴晾晒防霉变,把损失降到最低。
“今天赠送给村里的这些药物,可以打100余亩的麦田……”讲课中,李世民还结合带来的药物详细讲解了用法用量。
“我们马上组织喷施……”大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连会激动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