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文泽 中央美术学院
老师眼中的他:
初入校园,他以镜头珍藏郑开的晨昏流转,以书声迎接每个破晓。艺考征程中,他在炭笔与颜料间雕琢热爱;重返课堂后,即便学业滞后,仍能在师长的指引下奋起直追。他用汗水浇灌理想,在挫折中淬炼锋芒,将三年时光化作成长的注脚,以勇气与执着勾勒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轨迹。
1
记忆的起点
初入郑开,懵懂的我遇见了她,还记得她最初的模样:干净的校园,崭新的教室,以及蔚蓝的课桌。随着懵懂褪去,她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喷泉广场的流水声是清晨的第一支序曲,五彩斑斓的花墙是音乐的符号。我曾拿起相机,无数次按下快门,定格喷泉跃动的弧线、夕阳流水下的光影、微凉夜色中的灯光,还有皑皑白雪里,那洁白无瑕的校园。我曾抱着课本,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放声朗读,在悠扬的铃声中奋笔疾书。高中是苦乐交织的,晚自习时,笔尖的唰唰声像是梦想的回响;运动会上,拔河的呐喊声震得掌心发烫。在一摞摞的书本间,在一天天的学习后,我们逐渐变成成熟的模样。
2
学习途中的抉择
步入高三之前,或许是突发奇想,或许是命中注定,我攥着画笔,踏上了一条孤独的路。我走出了郑开,参加了美术集训。画室里,炭笔的沙沙声与颜料的黏稠感填满了昼夜,铅灰沾满指尖,速写纸上堆叠着人像的轮廓。我本想牢牢跟紧文化课学习的脚步,但在一张张的画纸里,文化课的课本终究蒙了尘,数学公式与英语单词在脑海中渐行渐远,唯有调色盘上的斑斓,成了对抗焦虑的盾牌。这次走出郑开的远行,在铅灰与颜料间缓缓落幕。
3
高考的倒计时
回到郑开,手中笔的触感让我感到陌生,眼前的公式更是像前路的荆棘。但是,高考的倒计时并没有停止,面对数量骤增的练习题,面对物化生突然合而为一的理综卷,面对落下了半年的学习时间,紧张感和压力扑面而来,让我有些无所适从。但是多亏老师们的帮助,让我迅速跟上复习的节奏。武轲老师帮我分析目标分数,让我理清每科学习的方向,特别是英语科目的薄弱点。郭建英老师课上的讲解细致入微,让我知晓物理的“前因后果”,课下还关心我的学习进度。刘稳老师洪亮的声音打消我清晨的困意,激情四射的语文课至今仍历历在目,刘宏勋老师的风趣让我全神贯注于黑板上的化学符号。生物课侯朝昀老师的笑容缓解我学习的压力,让我轻松面对“AaBb”。刘明英老师把解题的思路留在黑板上,让我有时间慢慢理解数学的奥妙。在高考前的倒计时里,并非只有0.5的水笔和试卷,还有学弟学妹的加油鼓劲。成人礼上,笔直的西装穿在身上,迈过象征着成年的大门。在这一刻,我们远离了紧张的复习和考试,舒缓绷紧的神经。伴随着蝉鸣,我们踏入了高考考场,三年的拼搏在这里结果,留下的是永不褪色的三年回忆。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而在郑开的这三年,是这场旅行中伴随我的一本弥足珍贵的手记,让我不断前行。
刘文泽大学期间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