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基层驻村扶贫三年,娘娘庙村全村113户贫困户、490人稳定脱贫;他先后参加“2008湖南抗冰抢险”“5.12汶川地震”“7.20郑州特大暴雨”的抢险保供工作;他主持科技项目十余项,组织研究配网标准化设计,在河南省电力行业推广并沿用至今;在他的带领下国网周口供电公司实现220千伏输电线路超千天“零跳闸”。
张鹰扎根电力行业35年,曾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河南省十大“三农”新闻人物、河南省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服务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国家电网公司河南特大暴雨抗洪抢险保供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急难险重中的“担”与“责”
张鹰1990年参加工作,先后历经生产、营销、配电网工程管理等多个岗位实践历练。技术专业出身的他是配网生产等领域的多面手,对供电客户需求和供电保障的关键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河南省电力公司配网办任职期间,主持科技项目十余项,其中,城乡用电服务一体化有关研究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河南省电力公司配电网智能化、数字化的“拓荒者”之一,他先后组织研发了配网标准化设计、配网运行监测平台、配网抢修指挥平台等管理系统,在全省电力企业推广并沿用至今。
张鹰出生于烈属家庭,少年时期便树立了爱党爱国的政治信念,既有刚毅、果断的性格,又有随和低调、悲天悯人的情怀。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红原县电力设施严重受损。5月22日,红原因余震再次停电,成为了电力“孤岛”,急需电力支援。张鹰得知险情后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被任命为河南电力赴四川抗震保电的第三抢险突击队队长。1628公里,他带领突击队47人,12辆发电车连夜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出发前,尽管张鹰和突击队员们已做好思想准备,但路途中的一切还是让人心惊:道路中断、房屋成片倒塌,山体滑坡、岩石滚落、泥石流不断……到达红原县后,突击队员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全力以赴展开抢修攻坚,在最短时间内对发电车完成调试、启动。灯亮了!这是震后红原县的夜晚发出的第一抹光。5月26日12时,红原县基本恢复供电,张鹰一行圆满完成了震后救援电力保障任务。
2021年7月,河南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电网设施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和损坏,河南省电力公司以及全国25个省级电力公司援豫抢修保电队伍33000多名抢修人员奔赴河南,为黑夜中的河南托举光明。灾情期间,张鹰负责对国网赴郑州支援队伍指挥调度工作。他日夜驻守在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筹协同联动,科学调配安排防汛抢修队伍、救援装备、物资及车辆,高效安全组织抢险抢修。在国网公司的统筹指挥下,在25个省级电力公司的无私援助下,经过团结协作、艰苦努力和顽强拼搏,郑州因灾停电的1198个小区126万户用电客户一周内全部恢复供电。汛情重灾区转移至卫辉市后,他立即请战带队到卫辉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为电网抢修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
驻村帮扶工作的“沉”与“浮”
2015年8月26日,根据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指派,张鹰到南阳市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任第一书记。面对这个人均耕地不足6分的贫困村,他立下“三要”誓言:要扑下身子、要心系群众、要坚定信心。
“出路在山,希望在林。”娘娘庙村有种植苗木花卉的传统,张鹰很快便捕捉到这一特点。在做了充分调查研究后,他开始有计划地走访、游说,着手开启苗木销售产业基地建设。记不清多少个日夜奔走于村民之间,也记不清多少次会议专题商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终于带着大家成立了村苗木管理委员会,组建了3家农民苗木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皇家玉兰娘娘”商标,开发引进盆景玉兰等新品种,形成了苗木种植、销售、服务全产业链条。期间,他通过多次努力向县扶贫办争取到110万元债券修通道路,真正实现了货畅其流,娘娘玉兰苗木销往了全国各地。不到两年时间,苗木年销售额突破700万元。
村民的口袋有了保证,但如何让村集体也富裕起来,是张鹰一直思考的问题。他根据村里荒坡多、日照足的自然条件,选择建设光伏电站项目来促进村集体增收致富。他的这一想法很快便得到南召县政府的认可,立项、寻求技术支持、筹措启动资金……他千方百计想门道、找路子,甚至想把自己家的房产证拿去抵押。经过奔波努力,2016年12月,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电站项目破土动工,娘娘庙村沸腾了。2018年7月,光伏电站陆续并网发电。现在在娘娘庙村的石头山上,一片片光伏板通过一根根支架,平铺于地面七八米之上,远远望去犹如悬空银河一般。这是建成投运的娘娘庙500千瓦村光伏电站,也是河南省第一座林光互补的光伏电站。
在张鹰的带领下,历时3年,娘娘庙村全村113户贫困户、490人稳定脱贫,他的驻村扶贫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十余家媒体报道,娘娘庙村光伏扶贫产业扶贫项目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河南省劳模助力脱贫攻坚示范基地”称号。
沉一线扶贫,浮顶层助力。在驻村扶贫结束后,张鹰回到河南省电力公司配网办副主任岗位,他主持完成16个批次、180亿元、24460个配电网改造工程,助力87个贫困村脱贫。任周口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期间,他选派16名驻村书记,组织145名党员、劳模开展结对帮扶,实现3661人全面脱贫,改造村庄变压器656台、供电线路600千米。2022年,国网周口供电公司荣获河南省乡村振兴劳模出彩“十面红旗单位”。
企业管理的“夯”与“提”
如果说,张鹰之前的工作是专业性、是为民情怀,那么2021年到周口供电公司担任主要负责人之后,展现的则是他个人能力的全面性,他结合周口公司实际明确了“夯基提效”的工作基调,即围绕短板弱项“夯基础”,完善管理机制“提质效”。
“我们被选派为供电所的帮扶‘第一书记’,每月都要到指定的乡所下沉式帮扶,这不仅让我更深入了解基层,也便于推动管理制度的闭环落实”。正在毛庄中心供电所帮扶的“第一书记”王梦利说道。
供电所是周口供电公司的短板。张鹰创造性将“驻村帮扶”理念运用到工作中,建立了第一书记驻所帮扶机制。选派34名驻所帮扶“第一书记”下沉基层,通过联建、调研、培训、攻坚等方式,夯实供电所管理基础,7个被帮扶供电所劳动竞赛排名同比提升300名以上。
管理不是控制,而是服务;不是约束,而是赋能。张鹰又陆续将市县领导班子党组织关系全部下沉一线,建立了供电所“巡诊问诊”、专业管理人员“进站跟班”等工作机制,实施“11345文化引擎”工程,开展党建工作月度“质效双提”专项督查、季度“党员之星”评选等工作,周口供电公司的文化建设成果被团中央肯定,党建工作绩效考评自2021年以来一直保持全省A段。
在安全生产方面,他创新推行输电线路联保联防责任制、检修“主多融合”、调控中心“2+1+1” 、变电站“2+N”值班模式 等系列管理机制,实现220千伏输电线路超千天“零跳闸”、创下了全省纪录。在线损专业,修订线损奖惩机制,综合线损率历史性突破至6%以下……在他的带领下,近一年来,周口供电公司获评“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国家电网公司安全文化示范单位”“省公司先进集体”,服务大局工作5次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是重庆大学的校训。张鹰从毕业以来一直将母校的校训铭记于心、践之于行。张鹰始终坚守初心、勤奋笃行,带领团队在保障电力安全、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张芜倩 张润冬)
附注:
调控中心“2+1+1”值班模式:2名正常值班员、1名白班常值人员、1名综合值班岗。
变电站“2+N”值班模式:2个运行班、N名白班常值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