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党员带好了就是战斗力!”5月6日上午,在平舆县东皇街道“五一”假期后的首个工作会上,接过街道党工委书记姚东云颁发的奖杯,小陈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梦礼谈及假期前在2025年全县第一季度“党建擂台大比武”活动中不负众望,名列前茅时,深有感触地说,“‘抓党建,促发展’不但要有实招、硬招,关键得有真成效。”
近年来,小陈社区在东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融入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路径。
聚焦建强堡垒,彰显党建赋能“主色调”
“党员牌子一挂,责任立马就大!”这是小陈社区群众常说的一句话,“他们党员干部带头为咱群众办民生实事,带头包最难的任务、啃最硬的骨头,我们服气。”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在实际工作中,小陈社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规范阵地建设,让支部“强起来”;比作用发挥,让党员“动起来”;比群众口碑,让服务“暖起来”,形成“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模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小陈社区“两委”充分认识到“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他们高度重视后备力量培养,通过多种方式,为发展储备优秀人才。一方面通过“双提升”工程,打造社区两委硬核队伍,让社区干部在履职期间能干事、敢干事、善干事,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锻炼他们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力保障。另一方面,建立乡土人才库,动态化充实乡村后备干部队伍,将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带富作用大的乡土人才及时纳入社区“两委”班子中,让他们用带回的新观念、新技术、新思路,为家乡的发展带来充沛的“动能”。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根本保障。”对此,作为街道分包小陈社区的班子成员,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陈帅最有“发言权”,“小陈社区按照全县农村党建三级联动‘双提升’工程部署要求,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五星’支部创建、‘三园’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矛盾纠纷化解等日常工作全过程,以党建引领激活基层高效能治理新动能。”
聚焦细化治理,点燃乡村振兴“助推器”
“基层治理顺不顺,党建作用特别大。”作为小陈社区支部委员的陈向阳深有体会,“以前我们有些村问题不少,邻里纠纷没人管,环境乱糟糟。后来,党员干部站出来,我们把社区分成一个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网格员,党员干部们就像一个个‘小管家’,主动挑起网格长的担子,带着一帮网格员,天天在社区里转悠,收集大伙的意见,真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尤其是3月26日全县社会治理“双百”行动启动以来,小陈社区围绕全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排查梳理工作,聚焦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发展变化特征,针对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问题普遍性强的民生实事,坚持“早谋划、早宣传、早准备、早落实”的原则,创新开展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活动,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格事尽知、事在格了”,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双百”行动往实里做、往深里走,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聚焦产业兴旺,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我们社区一直就有生姜种植传统,但都是村民零星种植,难以形成规模,产量和价格也上不去。”既是社区后备干部,又是致富带头人的村民李征说起往事,有些“无奈”地说,“过去农村为啥穷,就穷在没产业。”
“这几年,社区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引导我们种植生姜等特色产业。目前,我们社区生姜种植规模已达2000多亩,亩产量14000斤左右,利润2万多元,我们老百姓也‘兴’了。”展望未来,李征信心满满地说。此外,李征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淫羊藿100多亩,年产量20吨左右,产值100多万元,带动村民近百人就近就业。
“产业旺不旺,关键看方向。”小陈社区先行先试,推动建立产业发展“双绑”机制,即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三方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把有条件的村民一户不落地“绑定”在产业链条上,做活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后半篇文章”。
聚焦“三园”建设,打造经济发展“新平台”
“安徽共赢塑业有限公司当即决定入驻我们社区共同富裕加工园,这么快,我们真是没想到。”说起3月29日,街道党工委书记姚东云带领各社区支部书记赴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镇开展精准招商活动时,现场达成的合作成果,李梦礼依旧“不敢相信”。
就业,一边连着百姓的“饭碗”,一边连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让群众“守着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小陈社区坚持“乡情寻商,带动产业发展;服务暖商,助力产业发展;组织重商,引领产业发展。”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3年以来,小陈社区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全县坚持不懈“建三园、强工业”,创新“三园”建设的经验,以及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极具吸引力的政策扶持,努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得“八方凤还巢”。一个个项目不断在社区共同富裕加工园生根发芽,小作坊更是遍布各村,先后吸引返乡创业人员10多人,建成和正在兴建的园区有13家,吸纳300多人就地就近就业。
如何让企业“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小陈社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用诚意待人,甘心当好“店小二”、“服务员”。及时化解企业发展难题,梳理企业发展思路,把企业的“需求清单”变成“满意清单”,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党建擂台比的是真本事,乡村振兴靠的是实打实。”作为街道党工委书记,姚东云很是欣慰地说,“我们的支部书记敢在‘擂台’上‘拍胸脯、亮家底’,是因为我们社区的党员群众都有股子‘不服输、争一流’的劲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姚东云表示,今后,只要群众有期盼,再难的事我们扛;只要组织有要求,再硬的骨头我们啃。以党建领航,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把“比学赶超”的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干出乡村振兴“新气象”。
(通讯员:贺志勇 编辑:刘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