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2025年4月,客户王先生多次致电保险公司客服人员,要求多份家庭保单退保。公司客服人员在接访时发现来电人身份信息异常,随即展开排查。经核实,确认来电人为“代理退保”人员冒充。此类人员通常谎称在保险公司有熟人关系,可以帮助消费者“代理全额退保”,骗取信任后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退保委托费”。为维护客户权益,工作人员立即采取行动,经代理人协商及时联系上了客户本人,并通过面访对保险合同进行了专业解释及相关风险提醒,最终客户决定继续保留保单,避免了因退保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信息泄露风险。
二、案例启示
1.警惕“代理退保”陷阱:“代理退保”黑色产业链严重侵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退保承诺,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2. 保护个人信息:保险合同属于个人财产,具有经济价值。消费者应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轻易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的原件或复印件转交他人。
3. 理性消费与自主选择:在购买保险产品时,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实填写投保单,不轻信销售人员口头承诺。收到保险合同后,应认真阅读合同内容,了解保险责任、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
平安人寿漯河中支将持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传播金融知识,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公司也呼吁广大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增强风险识别与防范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金融消费环境。
(赵松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