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心”出发 向“实”而行|记源汇区大刘镇公共服务办公室主任赵洋)
网易河南4月28日报道(杨昆龙 王潆 通讯员 陈晓东)在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有这样一位深受群众信赖的基层干部,她以柔弱的肩膀扛起为民服务的重任,用实干与坚守书写着基层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她就是源汇区大刘镇公共服务办公室主任赵洋。自2009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从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到经验丰富的科室负责人,赵洋在基层这片热土上默默耕耘,用十余年的时光诠释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群众的深情。
勇挑重担,做公共服务的“排头兵”
20017年,赵洋带着对基层工作的向往,踏入大刘镇这片土地。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基层事务,她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迅速调整状态,一头扎进工作中。从协助处理各类民生事务,到参与基层治理,赵洋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机会。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勤奋好学的态度,她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
担任公共服务办公室主任后,赵洋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公共服务办公室承担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众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每一项任务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她经常深入各村走访调研,了解群众需求。她的足迹遍布大刘镇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和建议。
在推进社会保障工作时,赵洋发现部分困难群众对相关政策了解不足,导致无法及时享受应有的待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她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政策宣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讲解医保、养老、低保等政策。同时,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为困难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帮助他们办理各类手续。在她的努力下,大刘镇社会保障政策知晓率和覆盖率显著提高,许多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帮扶。
心系群众,做百姓身边的“贴心人”
“群众的事无小事”,这是赵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工作中,她始终把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用真心和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无论是帮助孤寡老人申请生活补助,还是为留守儿童解决入学问题,赵洋总是尽心尽力,不遗余力。
在一次走访中,赵洋了解到辖区内一位孤寡老人因行动不便,无法前往医院进行体检,导致无法办理慢性病就医卡。得知这一情况后,她立即联系医院,协调医护人员上门为老人进行体检。体检结束后,她又主动帮助老人整理相关资料,办理慢性病就医卡。当她把办好的就医卡送到老人手中时,老人激动地拉着她的手说:“闺女,你比我的亲闺女还亲啊!”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赵洋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她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贴心人”。群众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赵主任帮忙;有了烦心事,也愿意找她倾诉。
创新实干,做基层发展的“推动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公共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赵洋深知,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为此,她积极探索基层公共服务新模式,推动公共服务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她主导建立了大刘镇公共服务线上平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实现了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意见反馈等功能的“一网通办”。群众只需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了解政策信息、办理相关业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生活。同时,她还利用线上平台开展民意调查,及时了解群众对公共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在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方面,赵洋积极挖掘大刘镇本土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她牵头举办的“乡村文化节”“非遗传承展示”等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传承和弘扬了地方传统文化。此外,她还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坚守初心,做基层工作的“守护者”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但赵洋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她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她从不抱怨,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
多年来,赵洋先后获得河南省妇联“优秀个人奖”、区镇 “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把荣誉作为前进的动力。她常说:“荣誉属于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扎根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基层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从青春年少到成熟稳重,赵洋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大刘镇的基层公共服务事业。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风采。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赵洋将继续在基层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为大刘镇的发展和群众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