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日常服务中,总有一些细节彰显着服务的温度。近日,一位坐轮椅的老年客户走进农行平舆县支行营业室,从进入大门到业务办结的全过程,工作人员用连贯的行动诠释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一、门前相遇:及时响应的第一步
当老人乘坐轮椅抵达农行平舆县支行营业室入口,保安立即放下手中工作迎上前。他仔细确认无障碍通道坡度,双手紧扣轮椅两侧扶手,沿无障碍坡道以适中步频稳步推行,过程中不断轻声提示:“您坐稳,我们马上进大厅。”这个主动上前的举动,让老人第一时间感受到被关注的安心。
门前的主动帮扶,不是机械的流程执行,而是服务意识的本能觉醒。当保安用双手传递稳定感,用语言传递关怀时,金融服务的温度便有了最直接的触达。这一步跨出的,是从“被动等待”到“主动看见”的服务升级,更是对“客户至上”理念最质朴的践行。
二、大厅接力:分工协作的守护网
大堂经理段振峰在导览台观察到这一幕,立即携带业务登记表快步走近。他半蹲身体与老人保持平视:“大叔,您今天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我们帮您提前准备资料。” 确认办理存款业务后,主管丁晨曦同步来到轮椅旁,两人默契配合:段振峰控制轮椅行进方向,丁晨曦在前方引导分流往来客户,确保 1.2米宽的主通道畅通无阻。途经填单台时,丁晨曦顺手取来空白单据,用荧光笔提前标注关键填写区域,整个引导过程自然流畅。
大厅里的接力护送,展现的是岗位间的无缝衔接。从询问需求到动线规划,从信息登记到通道守护,每个动作都经过千百次磨合。这不是偶然的默契,而是将特殊客户服务融入日常培训的必然结果。当分工协作成为服务本能,金融机构的人文关怀便有了制度性保障,让每个客户都能在有序守护中感受尊重。
三、柜台相伴:专业服务的细节关怀
业务办理窗口前,柜员李洋森提前调整好柜台座椅高度,与轮椅保持平视角度,将老花镜、计算器等常用物品摆放在醒目位置。 “大叔,这是您要办理的业务单据,户名和日期需要您确认一下。”他双手递上单据,用指尖轻点关键信息区域,耐心讲解办理内容,确保老人清晰理解每一步流程。大堂经理段振峰此时站立在离柜台 1.5米处,既保持服务距离又能随时响应需求。当发现老人因久坐身体前倾,他立即上前调整轮椅靠垫,并递上温热的饮用水。业务办理完毕,李洋森在回单空白处用粗笔标注下次办理日期,段振峰则将联系电话写在便签纸上:“有任何问题随时打这个电话,我们来协助您。”柜台前的轻声讲解,是专业与温度的交汇。柜员调整的不仅是座椅高度,更是服务的平等视角;递出的不仅是业务单据,更是对客户知情权的珍视。这些看似微小的动作,实则在重塑金融服务的本质。当专业操作包裹着人文关怀,当冰冷单据承载着清晰沟通,金融服务便超越了业务本身,成为守护客户权益的温暖屏障。
四、服务延伸:融入日常的责任担当
从保安的门前护送、大堂经理的流程引导、主管的通道分流到柜员的细节服务,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展现的不仅是一次特定服务,更是网点常态化的服务机制:每日晨会必查无障碍通道照明与防滑垫,填单台固定摆放三种不同度数的老花镜,柜面设置 “爱心窗口”专属标识,这些细节早已融入员工的服务习惯。正如老人离开时所说:“你们想的比我自己还周全。”
金融服务的价值,在于让每位客户都能平等享受便利。当无障碍设施从硬件标配转化为服务自觉,当特殊客户服务从应急响应变为日常流程,体现的正是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银行人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暖心服务,藏在主动蹲下的身影里,落在清晰标注的字迹中,更融入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如同拼图般构成金融服务的温暖图景——让每个走进农行平舆县支行营业室的客户都能感受到,这里不仅是办理业务的场所,更是值得信赖的服务港湾。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银行服务始终保持着人文关怀的温度。当智能设备与人工服务形成互补,当制度要求转化为情感认同,金融服务便有了超越业务本身的意义:它是对个体的尊重,对责任的践行,更是用行动书写的 “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答卷。这条畅行无碍的温情金融路,正在无数个平凡日常中延伸,见证着金融服务与人文精神的深度融合。
(通讯员:翟理想 编辑:刘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