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3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召开。会议由洛阳师范学院和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共同主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西北大学李浩教授,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卢盛江教授,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国家图书馆詹福瑞教授、敦煌研究院赵声良研究员、新疆师范大学薛天纬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肖瑞峰教授等来自国内外9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13位学者参加会议。校党委副书记赵海彦、副校长赵邦屯出席开幕式。
赵海彦致欢迎辞,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洛阳师范学院的基本情况和洛阳文学与文献搜集、整理、保护与研究工作举措及取得的成果,希望各位专家在特色优势打造和地方文化研究等方面把脉献策。他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为相关研究团队创造更加良好的科研环境。
随后,赵邦屯、薛天纬共同为“洛阳唐诗之路研究中心”揭牌。
会议分主旨报告、分组研讨、闭幕式等环节。
大会主旨报告由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等主持,22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唐代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路径、新文献资料使用及区域文化特征等展开深度研讨。会议聚焦文献考据、空间叙事与历史地理学方法的融合创新,针对经典诗作的文本分歧与作者归属问题,揭示文本流传中的历史嬗变与文学重构规律;结合考古新材料与传世文献,对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开拓唐诗研究新领域的关键作用;论述区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探讨地理空间与文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呼吁构建“引育并举”的跨学科人才团队,整合考古学、历史学、文学等多领域资源,形成特色研究集群;重视区域文化比较与历史地理重构,推动成果向文化阐释与地方发展实践转化。
分组讨论环节,参会代表分六个组,围绕“唐诗之路的理论建构”“洛阳唐诗之路”“长安唐诗之路”“浙东唐诗之路”“巴蜀唐诗之路”“边疆唐诗之路”等唐诗之路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充分研讨。
此次会议整合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等多学科资源,聚焦“唐诗之路”与区域发展联动,以洛阳、长安等地为核心,探索诗歌创作与地理空间的互动关系,为推动地方文旅融合、助力中原文化高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洛阳师范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搭建更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洛阳唐诗研究与交流平台,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