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的关键时期,艾滋病防治作为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议题,始终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核心挑战。为引导青年学生科学认知、主动预防与消除歧视,助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5年4月14日,学生工作部(处)、松园社区、基础医学院、校红十字会和校医院等单位在松园学生社区服务中心211多功能厅联合举办松园社区“松享汇”第32期——“懂艾不恐艾,青春更璀璨”防艾主题和同伴教育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同伴教育”的立体模式,搭建知识传播与理念共融的平台,为青年健康成长筑牢了科学防线。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所所长仇元营、主治医师吕奕宸,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邵彦江、团委书记杨嘉怡、本科生辅导员刘畅,校红十字会副秘书长王剑南等领导老师参加本次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校红十字会“医路郑好”志愿服务大队队长、理事长忻震博、王政,监事长、防艾宣传工作专班主任刘馨怡,校青春红丝带防艾志愿者团队队长张思梦、讲师团团长蔡婷婷以及校红十字会“医路郑好”志愿服务大队各直属分队负责人、理事和志愿者代表以及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代表。大会由忻震博、王政主持。
活动在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邵彦江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帷幕。他指出,艾滋病离学生并不遥远,而用好同伴引领作用、做好高校防艾宣传工作是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他阐释了本次“松享汇”活动的育人内涵与社会意义,也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后,仇元营所长展开科普讲座。仇所长围绕青年群体艾滋病流行现状、传播机制、预防策略及人文关怀等维度,带领大家深入解读了艾滋病,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知识分享。她首先带大家了解了艾滋病基本常识,并通过具体数据和真实故事让大家意识到艾滋就在身边。她指出,艾滋病目前虽不能治愈,但作为青年志愿者和大学生不应畏惧,应正确看待、深入了解,当好防艾工作的“排头兵”和“传播者”。仇所长用专业的知识和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对艾滋病的“防”与“治”有了深入的了解,让“尊重生命、消除歧视”的理念入脑入心。
本次活动还创新采取了“同伴教育”的新模式。这一环节中,青春红丝带防艾志愿者团队队长张思梦以“同龄人”的身份,用更贴近青年的语言和视角,分享了艾滋防护、安全套使用等实用知识,传递了“理解、包容、互助”的理念,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学子对健康的关注和投身艾防的责任,更看到了“同伴互助”模式在知识传递中的独特力量。
本次活动还设置了有奖互动环节,医路郑好志愿大队防艾工作专班主任刘馨怡围绕着讲座重点与防艾常识,设计了涵盖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社会认知等内容的互动问题。参会同学们积极举手、对答如流,充分展现了郑大学子的求知热情与学习成效。10余位参会同学获得了医路郑好志愿大队原创设计的防艾主题礼品。
最后,医路郑好志愿大队队长、理事长忻震博作总结发言。他表示,防艾不是某一个团队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医路郑好志愿大队将持续联动疾控部门、医疗机构、志愿团体,不断完善宣传方式和组织机制,不断创新活动路径和宣教模式,不断开创防艾品牌和特色模式,围绕“三救三献”和艾防本职工作,发挥青年的带头引领作用,在各级部门指导下将艾防知识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让防艾足迹覆盖到更广阔的大地。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深度普及,更是践行“健康中国2030”战略、培育青年学子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作为郑州大学松园社区“松享汇”系列活动的又一新主题,本次活动通过专家引领与同伴共育的双重模式,为青年学子筑牢了科学防艾的认知根基,彰显了高校在公共卫生教育中的使命担当。未来,松园社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凝聚校内外资源,创新宣教形式,以青年之力传递防艾之声、以高校之智赋能健康事业,为终结艾滋病流行、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贡献更多郑大力量。“松享汇”系列活动也将持续深化品牌建设,围绕急救技能、慢病管理等主题推出系列课程,着力构建常态化健康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通讯员 周佳怡 忻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