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不打烊”“共享电源”“3公里办税服务圈”……近年来,建安区围绕“兴城活商”理念,优化服务举措,形成“331”工作体系,不断出实招出新招,努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三个工作机制 下好营商环境“一盘棋”
建立“双专班”工作机制。建安区建立区委书记、区长总牵头,纪委书记、常务副区长任“双专班”班长,具体负责的“双专班”工作机制,围绕营商环境领域发现的问题,实行“工作落实、发现问题、督办整改、提升效能”闭环管理。
开展“局长进大厅”活动。建安区组织市民之家各入驻窗口单位深入开展“局长进大厅”活动,要求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到区市民之家现场办公1次,分管副职每月至少到区市民之家现场办公(调研)2次,通过贴心服务“增质效”,亲身体验“找症结”,复盘倒查“促提升”,目前已解决问题265个。
用好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工作机制。建安区在全区范围内聘任特邀监督员15名(以企业家代表为主),已召开座谈会4次。针对监督员提出的26项意见建议,已制定问题清单、整改台账,明确专人跟踪对接,22项已解决到位,4项长期坚持。
三项服务举措 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
营商环境体现在社会方方面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
2023年7月1日,建安区率先推出市民之家“周末不打烊”延时服务,解决了企业、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无处办”难题。服务开展以来,受理服务事项4000余件,全部实现当日办结;开展“企业开办优化提升行动”,推行“1050”标准(一网通办、审批时限0.5天、零成本办结),实现企业开办流程简易便利,政务服务高效快捷;加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全区17项政务服务全部上线河南政务服务网,实现线上“零跑腿”办理,总办件量达4600余件。
“共享电源”共享便利。建安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共享电源”特色服务,“即扫即用、精准计量、仅收电费、即时退费”等特点有效解决了夜市流动摊位用电难题,荣获中国信息协会第一届中国营商环境数字创新大赛一等奖,目前已在6个乡(镇、街道)安装共享电源装置82座。其中,北海公园作为全国单个点位设备最多的共享点,可为96户商户提供便利安全的电源。
建安区还依据行政区划和纳税人分布情况,在4个税源分局布局了“智慧微厅”,实现“网上办、自助办、随时办、就近办”。此外,建安区税务部门还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大型超市、集市密集场所放置20台24小时自助办税终端,确保办税人、缴费人在3公里之内就能自助办税缴费。目前,“智慧微厅”累计接待纳税人6431人次,处理涉税业务8892笔,24小时自助办税终端处理业务6781笔,同比增长67%。
锚定企业满意第一标准 打好营商环境“组合拳”
2024年,建安区在许昌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平台上录入惠企政策文件1055条、录入惠企服务162条,惠及企业8118家,累计奖补资金近6亿元,全市排名第2;
坚持“专场+专属”工作思路,2024年累计实现贷款投放9.17亿元;
大力开展“1+3+N”技能提升行动,2024年开展职业培训2.0851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216万人;
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许昌英才计划”,积极组织辖区企业申报国家级创业领军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擦亮“假发之都”名片,建安区发制品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按照全市优化营商环境“6433”工程方案部署,建安区将打造“兴城活商·赢在建安”品牌,更好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打造中心城区产业高地上走在前、在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产业协同上走在前、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上走在前。
来源:建安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