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派驻村书记翟迎朝:发展节会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网易河南3月26日报道(杨昆龙 通讯员 胡宗哲 胡亚捷)3月24日,在舞阳县莲花镇大赵村,春风拂过田野,油菜花海随风摇曳,金浪翻滚,麦田间的碧绿伴着成片的金黄,把整个村庄装扮的愈发靓丽。
“再过4天,村里的第三届油菜花节也即将拉开帷幕。”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派驻舞阳县莲花镇大赵村第一书记翟迎朝再次来到村头澧河河堤上,查看节会规划的场地。这场以“花”为媒的盛会,不仅吸引了远近游客打卡,更成为观察乡村振兴“大赵实践”的一扇窗口。
而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大赵村党支部已通过“四星支部”验收。“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翟迎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掷地有声地说。
党建强基:从“四星支部”到“民心工程”
“群众信任,是因为党员始终站在前面。”谈及党建如何“落地生根”,翟迎朝深有感触。面对村党组织活力不足的问题,决定从“走出去”破局,村党支部组织党员赴信阳、漯河等地观摩学习先进经验,开拓思路,谋划发展方向。通过网格化管理,全村划分五个网格,党员包户到人,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支部兜底”。
五保户赵自周家中突发火灾时,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救援并协助修缮房屋;汛期排查危房时,翟迎朝冒雨涉水帮助独居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一桩桩民生实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
“群众点单、支部接单,乡村振兴最终要落到‘人心’上。”翟迎朝说。
节庆引流:一朵油菜花的“产业链革命”
“以前村里穷,年轻人往外跑。现在油菜花开成‘网红’,游客多了,咱的土特产在家门口就能卖光!”村民李大姐笑得合不拢嘴。
翟迎朝联合周边小赵村等村庄共同打造的第三届“油菜花节”,不仅有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文艺演出、大赵村锣鼓秧歌表演、梨园擂台豫剧展演、移动电影大篷车放映等特色文化活动,还举行无人机飞行表演、科普大篷车下乡、机器狗表演等。
在活动现场,村里还设置“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展销,大赵村的红心烤鸭蛋、红薯粉条、五谷杂粮礼包、蜂蜜等农产品热销,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赵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还与莲花湾食品公司合作,探索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政策赋能:从“赏花经济”到“四季产业”
“中央强调‘土特产’三个字,我们村正是靠‘土’突围。”站在今年就要挂果的蟠桃林前,翟迎朝算起了“生态账”:现在政策好,我们也干劲十足,利用澧河两岸荒地种油菜花,利用村庄荒坡荒沟种麦冬、菊花等中草药和蟠桃、蟠枣、杏树、柿子、核桃等果树,利用荒宅空院栽种玫瑰、月季等发展庭院经济,打造“春赏花、秋摘果”的田园经济”。
翟迎朝表示,乡村振兴不能只靠“输血”,更要自己“造血”。大赵村以打造“花果之乡”“长寿之乡”为目标,统筹推进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让“美丽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下一步,村里将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种植,让“赏花经济”四季常开。
乡风润心:小村庄的“治理辩证法”
通过评选“好媳妇、好公婆”“五美庭院”等活动,大赵村乡风文明持续提升。村民感慨道:“过去争地边儿闹得都不愉快,现在评上‘文明户’比挣钱还光荣!”
这种转变背后,是“柔性治理”的智慧。村“两委”将矛盾调解融入日常下沉走访,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暑期开设“国学课堂”,组织儿童参与经典诵读,开展安全教育,在减轻家长压力的同时,进一步涵养了家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翟迎朝说,大赵村将“五星支部”创建与文明乡风建设结合,正是落实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生动实践。
离开大赵村时,夕阳为油菜花海镀上金边,党建标语格外醒目。在这里,一朵油菜花催生的不仅是“赏花经济”,更是一场关乎组织重构、产业革新、治理升级的深刻变革。正如翟迎朝所言:“乡村振兴没有终点,只要党旗飘在一线,党员冲在前头,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像这油菜花儿,越来越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