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漯河市源汇区开展2025年水法宣传活动)
网易河南3月26日报道(杨昆龙 通讯员 陈晓东 韩少华)2025年3月22日,第33个“世界水日”和38届“中国水周”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为响应这一主题,漯河市源汇区水利局组织开展了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暨三十七届“中国水周”集中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水资源保护意识,营造爱水、护水、惜水的浓厚氛围。
一、“3.22世界水日”宣传
3月22日,源汇区水利局在市区双汇广场紧紧围绕“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宣传主题,设立宣传咨询点,设立宣传版面10余块,悬挂宣传横幅10条,发放生活节水常识、水法规宣传页800余份等形式,向群众解读节水管理、水资源保护、水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吸引广大市民踊跃参观,同时接受群众咨询节水减排、用水安全等问题2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公众节水护水意识,普及了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3.22-3.28中国水周”水法宣传六进活动
3月22日至3月28日期间,源汇区水利局联合市水利局、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开展了水法宣传“六进”活动,旨在普及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增强市民节水意识,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水法宣传进社区,节水理念入人心
在开源社区蓝湖北区,一场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小区居民参与。活动现场设置了水法宣传咨询台、宣传展板、节水知识问答等环节,工作人员向居民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宣传手册和节水知识宣传彩页,并详细讲解节水技巧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以前总觉得水是取之不尽的,今天才知道水资源这么宝贵。”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感慨道。通过活动,许多居民表示将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2、水法宣传进校园,节水教育从小抓起
在漯河市源汇区第三实验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世界水日”主题班会正在进行。学生们通过举办讲座、观看节水展板、互动问答等形式,学习水资源保护知识,了解水法相关内容。学校还组织了“节水小卫士”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将节水理念带回家中,影响更多人。
漯河市源汇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水资源保护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通过常态化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让节水护水成为下一代的生活习惯。
3、水法宣传进企业,推动绿色生产
为加强企业节水意识,源汇区水利局宣传人员走进漯河市三剑客奶业有限公司,开展水法宣传和节水技术推广活动。工作人员向企业负责人讲解了《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介绍了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鼓励企业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水污染排放。
参与活动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积极响应号召,升级节水设备,优化生产流程,为保护水资源贡献力量。”
4、水法宣传进机关,推动政府机关的示范带头作用
漯河市源汇区应急管理局会议室,正在组织机关干部观看节水宣传片,学习水法律法规,开展节水实践活动,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分析,让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
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节水管理制度,提升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力争将机关单位打造成节水示范单位。
5、水法宣传进农村,引导农民科学用水
源汇区空冢郭镇翟庄村村民文化广场内,源汇区水利局工作人员正在通过设置水法宣传咨询台、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广播等方式,向农民讲解水资源管理政策、农民用水权益及义务等内容。并针对农民反映的用水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帮助农民提高用水效率。
通过宣传和培训,农民对水法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水资源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许多农民表示将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污染。
6、水法宣传进单位,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护水
漯河市恒润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管理服务的“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用水量一直较大。为增强技校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培养青年一代的节水护水责任感,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护水行动展开节水宣传。源汇区水利局通过在校园内设置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彩页等形式,向学校工作人员和学生宣传介绍日常节水技巧以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途径。鼓励大家在校园和家庭中践行节水理念,减少水资源浪费。活动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许多学生表示将从自身做起,带动家人和朋友共同参与节水护水行动。
本次“水利六进”宣传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高了全社会的水资源保护意识,还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源汇区水利局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推动节水护水工作,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贡献力量。局长卢松涛表示:“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将以世界水日为契机,持续开展水法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节水护水的良好风尚。”并向全社会发出几点倡议:
个人行动:从点滴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
企业责任:推广节水技术,减少工业用水污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政府引导: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法宣传体系,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