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阳金融界,翟传海宛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了无数金融青年员工的文学之路,被誉为“南阳金融界文学巨匠”。他的文学成就和奋斗历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怀揣文学梦想的人。
翟传海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伏牛山山窝,成长于国家发展的艰难时期,童年和少年历经困苦。母亲早逝,不到16岁的他辍学照顾生病的父亲和小弟,学业中断,当兵梦想破灭。但“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始终在他耳畔回响。在照顾家人和参与生产队劳动的同时,他坚持写日记、学拼音、复习课本,从未放弃自我提升。
参加工作后,翟传海从基础业务学起,点钞、打算盘、制传票、登账本、汇报表,样样精通;从写短消息起步,到能熟练撰写工作总结、报告和业务论文。工作之余,他投身文学创作,写通讯报道、经济论文、小小说和散文,还刻苦自学大学课程。1988年他考取银行专科学校,却因工作和家庭原因放弃进修,转而参加成人自学,成功通过14门专科考试,获得郑大法律专科文凭。凭借不懈努力,他从边远乡镇营业所调入县支行机关,2003年又考入市分行机关。
在工作中,翟传海把银行各岗位干了个遍,秉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负责一行”的态度,杜绝、查出、纠正无数违规违章行为,多次被省分行评为“先进工作者” ,被农总行评为“优秀人才”,还荣获“南阳市十佳书香个人”“南阳民俗文化突出贡献者”“大美南阳人”等称号。
在文学创作领域,他是一位勤奋且才华横溢的耕耘者。三十余载笔耕不辍,他在新闻稿、小说、散文等领域纵横驰骋。新闻稿是他的重要创作阵地,他深入金融一线,将专业术语和冰冷数据转化为生动故事,打开金融行业与大众沟通的大门。他以金融行业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展现金融人的奋斗与梦想;散文则如细腻水墨画,描绘生活美好,抒发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
创作之路充满坎坷,灵感枯竭、稿件退稿时有发生,但翟传海从未言弃。他把每一次挫折都视为成长契机,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先后在《南阳日报》《河南日报》《金融时报》《散文选刊》等众多报刊发表千篇作品,出版了《我图尔居,莫如南土》《百年多是几多时》《天道有常问沧桑》等七部作品集,获奖无数,并加入多个文学组织,最终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的作品备受赞誉,《银苑小葩》由原中顾委委员、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题写书名,《月奶奶黄巴巴》由著名作家二月河题写书名,《曳杖行歌》由二月河作序,《我图尔居,莫如南土》由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叶梅题写书名。著名军旅作家裴指海、著名作家周大新、柳建伟、李天岑等都对他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翟传海的成就不仅在于个人的文学造诣,更在于他对南阳金融界和文学界的深远影响。在南阳农行乃至南阳金融界,他的文学成就独树一帜。众多金融青年员工受他鼓舞,拿起笔记录工作与生活,在文学海洋中探索前行。
翟传海就像一颗璀璨星辰,在南阳金融界和文学界散发着独特光芒。他用三十多年的笔耕不辍证明:梦想的力量无穷无尽,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未来,我们期待他继续用手中的笔,书写更多精彩篇章,为南阳金融界和文学界增添更加绚烂的色彩。
(作者:毛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