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伏牛山南麓的河南省内乡县灌涨镇,3600亩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宛如一幅宏大画卷铺展开来。277座智能温室大棚好似银色的海浪,层层叠叠,颇为壮观。在这里,5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只需轻点手机,就能精准监测土壤墒情;四足机器人如同忠诚卫士,在田间来回巡检;以色列无土栽培技术更是让番茄藤蔓顺着“科技的脚手架”不断攀爬。而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有一位皮肤黝黑、乡音浓重的“新农人”——内乡中以高效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庞博。
一、科技田里“种”出致富经
“以前传统农业只能‘靠天吃饭’,但现在的现代农业,那得‘靠数据说话’。”这位12年前从大城市毅然返乡的“农二代”,如今谈起农业科技,简直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特殊的“作战图”:电子屏上,277个大棚的实时数据不停跳动,土壤的温湿度、光照的强度、作物的生长周期等各项参数,清晰明了,尽收眼底。“这就是咱们的‘智慧良田’,每一粒种子都在这‘数字土壤’里茁壮成长。”
庞博的科技梦想,起始于2016年。当时,内乡县成功引进以色列索力农业高科技公司,他立刻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大棚。从无土栽培技术的摸索,到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搭建;从智能控温设备的调试,到物联网监测体系的完善,他们一路攻坚克难,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如今,这座园区每年能产出优质蔬菜8000吨,产品直接供应给鄂豫皖等地的知名商超。这里产出的番茄,糖度比普通品种高出30%,口感浓郁香甜;黄瓜更是凭借着绝佳的脆爽度,成为市场上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二、带着农民“闯市场”
“农业想要振兴,绝不能让农民单枪匹马地干。”庞博心里明白,只有让农民的收入实实在在地增加,才是真正的硬道理。于是,他创新推出“产业园 + 合作社 + 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还给予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并承诺保底收购,让农户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入行。38岁的乍岖村民彭海燕,至今都对2019年的经历记忆犹新。当时,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承包了3个大棚,没想到当年就净赚了16万元。“庞总说过,要让番茄从以前的‘论斤卖’,变成现在的‘论颗卖’。你瞧瞧,咱这‘大卫王子’番茄,在超市都能卖到15块钱一斤呢!”
为了让农民切实掌握种植技术,庞博直接把课堂搬到了大棚里。他特意邀请山东寿光的蔬菜专家常驻园区进行指导,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了深受农民喜爱的“田间讲师”。“白天在大棚里,我就手把手地教大家;晚上回到家,就在微信群里给大伙答疑解惑。”他笑着调侃自己,现在都成了“上台能讲课、入园能指导、进棚能看病”的“全能选手”。如今,园区已经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2万余人次,带动周边800余户农户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在庞博眼中,乡村振兴可不只是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更重要的是能留住人才。为此,他推出了“溢价分红”模式:只要农户种植的蔬菜经过检测合格,公司就会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进行收购,然后通过精心的品牌包装,实现二次增值,再把这部分利润的40%返还给农户。“这样一来,农民不仅能在种植环节赚到钱,还能分享到整个产业链增值带来的收益。”这种创新模式,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28岁的王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去年,他辞去了在沿海地区的工作,回到家乡承包了5个大棚。一年下来,他的年收入超过30万元,还全款买了一辆长城炮越野车,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红火。
如今,中以农业园已经华丽转身,成为“农文旅”融合的示范基地。春天一到,AI动漫采摘节热闹非凡,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暑期的时候,小学生们会来到大棚里,亲身体验无土栽培的神奇;研学班上,高素质农民们熟练地用手机APP管理作物,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风采。“咱们要让农业像工业一样精细,像科技一样酷炫。”庞博指着正在调试的智能机器狗,满怀憧憬地说道,未来还要进一步开发它的监测、搬运功能,让“铁牛”和“新农人”携手,一同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
四、大地为纸写华章
从父亲手中的锄头,到如今先进的智慧云平台,庞博用12年的时光,在豫西南的广袤田野上,用心书写着科技兴农的精彩答卷。在他的抖音账号@新农人庞博士 里,记录着大棚里的四季变换:春天,番茄花开得漫山遍野,宛如一片花的海洋;夏天,黄瓜沉甸甸地垂挂着,就像一道道绿色的帘子;秋天,葡萄架下充满了欢声笑语;冬天,智能温室里依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总有人问我,搞农业辛苦不辛苦?”他蹲在地头,随手抓起一把无土栽培基质,感慨地说,“你看呐,这土里不仅有智慧,有汗水,更满满都是希望啊。”
如今,这位“80后”的农业农村部双创导师,又在谋划着更为宏伟的蓝图:新建100个标准化大棚,引进院士工作站,全力打造中原地区最大的番茄种苗繁育基地。“乡村振兴可不是嘴上喊喊口号就行,而是要切切实实地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年轻人心甘情愿地留在农村,让农业真正成为一个充满奔头的产业。”夕阳西下,庞博的身影与金色的麦浪相互交融,仿佛他与这片大地定下了一个永恒的约定——凭借科技的强大力量,让这片古老的土地永远焕发出蓬勃的青春活力。
(作者:毛海法 编辑:刘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