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禹州神垕镇——这座被誉为“钧瓷之都”的千年古镇里,钧瓷艺术大师温红远的名字已成为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交融的象征。从少年学艺到创立红远钧窑,从专攻钧瓷壶到推动茶具艺术化,温红远用四十余年的坚守与突破,诠释了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哲学真谛,更让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并发扬光大。
左图为:钧瓷茶壶的领跑人——温红远
一、扎根传统:从瓷厂学徒到钧瓷大师的艰难历程
温红远1970年出生于神垕镇陶瓷世家,自幼受父辈熏陶,15岁便系统学习钧瓷烧制技艺。1988年高中毕业后,他立即进入神垕镇西大瓷厂,从烧制工艺到模型制作,打下了扎实的传统技艺基础。
2001年,也就是在钧瓷行业从艺的1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神垕镇的个体钧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创办了红远瓷厂,初期以日用瓷为主,但始终难舍钧瓷情怀。2011年,他毅然转型,将瓷厂更名为“红远钧窑”,正式开启钧瓷艺术的深耕之路。
二、破局创新:钧瓷壶的“技术革命”
钧瓷茶壶的拉坯和壶盖的配合度等烧制技艺,曾被业界大咖们普遍视为行业难题。传统钧瓷因高温烧制易导致壶身炸裂、釉色脱落等问题。温红远决心打破这一桎梏,他多次赴景德镇、宜兴等地考察,借鉴紫砂壶器形,结合钧瓷窑变特色,研发出造型多样、功能实用的钧瓷壶系列。为解决技术瓶颈,他反复试验72道工序,从泥料配比到釉色搭配,从壶嘴出水流畅度到壶盖密闭性,每一环节均追求极致。
其独创的“炉钧彩金釉”更是一绝,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交融于釉面,赋予钧瓷壶如虹似霞的窑变效果,作品《鼓壶》《周盘壶》等屡获河南省钧瓷壶设计大赛金奖。
三、艺术与实用并重:让钧瓷走进生活
一向温文尔雅、不善言辞的温红远却大胆提出“艺术瓷实用化,实用瓷艺术化”理念,将钧瓷从传统摆件拓展至茶具领域。他认为:“一把好壶需兼具工艺美与实用美,壶嘴、把、盖须成一线,出水流畅,釉色与器形和谐统一。” 其作品《金瓜壶》《竹节提梁壶》等因造型雅致、手感如玉,被壶艺爱好者誉为“可收藏的艺术品”,部分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四、传承与突破:培养新一代钧瓷匠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代表人物,温红远不仅自身追求卓越,还致力于技艺传承。其子温亚迪继承父业,通过研究釉料配制与成型工艺,参与开发“彩金釉”技术,并在多项大赛中崭露头角。温红远强调:“钧瓷的未来需扎根传统,更要拥抱创新。唯有让年轻人爱上这门技艺,钧瓷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五、行业影响:引领钧瓷茶具新潮流
温红远的探索为钧瓷行业开辟了新方向。他打破“钧瓷不做壶”的旧规,推动钧瓷茶具成为市场新宠,并预言“钧瓷茶具必将成为茶具界的领跑者”。其红远钧窑现已成为神垕镇钧瓷壶领域的标杆窑口,作品远销海内外,多次作为文化使者亮相国际舞台。
总之,从青葱少年到非遗大师,温红远用半生光阴守护钧瓷窑火,以创新思维赋予古老技艺创新激情和新时代的生命力。正如他所说:“钧瓷之美在于窑变的不可复制,而传承之美在于代代匠心的永续。”在传统与创新的交响中,温红远大师正书写着钧瓷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新华章。
来源:红远钧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