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消费者王女士经熟人推荐购买了一份终身寿险产品。销售人员在推销时强调该产品利率高且能为健康提供保障,但未充分说明产品的具体条款和风险。四年后,王女士突发疾病急需用钱,才发现该产品并非疾病保障型保险,且退保将面临本金损失。此时,她意识到自己购买的产品并不适合自己,但为时已晚。
根据《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应建立消费者适当性管理机制,确保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消费者。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未充分履行销售适当性管理义务,未对王女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进行评估,也未清晰说明产品的保障范围和风险,导致王女士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风险警示】
1. 了解自身需求:消费者在购买寿险产品时,应根据自身年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等,明确自己的保险需求,避免盲目跟风。
2. 重视风险评估:积极配合保险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如实告知个人财务状况和投资经验,确保购买的产品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3. 仔细阅读条款:购买保险前,务必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和保险条款,明确保障范围、缴费期限、退保损失等关键信息。
4.理性对待销售宣传:不轻信销售人员的片面宣传,尤其是对“高收益”“低风险”的承诺,必要时可咨询保险公司专业人士。
销售适当性管理是保险消费的重要环节,消费者应充分重视,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或盲目决策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平安人寿信阳中支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