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郾城区:引领推动“双报到”落地生根)
郾城区聚焦基层需求、群众需要,通过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极发挥党员、党组织自身作用,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服务群众,搭建了党员与群众、单位与社区之间的桥梁,让社区温度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果更加明显。
统筹组织报到,精准对接岗位
打好“双报到”基础。社区专门建立在职党员个人档案,安排网格长专人对接,指导报到党员认真填写“双报到登记表”,做好党员登记工作;各报到社区建立微信群,及时了解党员情况变化,并根据党员登记的个人信息、职业特点、服务意向、服务时间等内容,方便做好后续衔接工作。
精准设岗解难题。各社区收集辖区内群众反映的集中问题,尤其关注特殊人群的差异需求,结合报到党员的工作性质等,科学设岗30余类,全面实现服务岗位精准对接,党员能力精准匹配。建立起由在职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等组成的报到服务队伍85支,面对重大问题志愿者们集思广益,想出“金点子”,让社区问题化解更快速,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创新工作方式,主动开展服务
“清单化”落实。社区党组织罗列急需解决、需协助处理的事项,形成“需求清单”;与共建单位沟通梳理可帮助的资源,形成“资源清单”;社区网格员下沉对接群众办好民生实事,形成“服务清单”。社区通过微信群将群众“微心愿”发布进行精准“派单”,在职党员结合自身实际“接单”,积极解决发现的问题。累计共整理了1200余项需求清单,目前已全部认领并完成892项。
“项目化”服务。社区定期与共建单位召开对接会议,梳理社区中存在的治理难点堵点,共建单位认领1-2项实事项目,争取服务项目进社区破解难题;区直单位做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美化环境、居民培训等工作。全年开展清洁家园、义诊、法律宣传等志愿服务30余项,开展活动1500余场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人次。
探索激励路径,做好表扬宣传
坚持评价反馈。各街道积极探索多种激励机制,建立在职党员报到、回执、活动记录和信息反馈等制度,将党员参与情况量化表达,为基层治理“聚力赋能”。沙北街道通过制定《报到党员、党组织积分细则》,将其参与活动情况进行积分管理,街道党工委及时向单位反馈其报到服务情况;淞江街道采用“社区推荐—居民评价—街道审核”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群众建议,将开展的共建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社区群众监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强化激励反馈作用。年度各社区对报到党员、单位工作进行总结,评选出一批积极响应2024年度“双报到”工作的优秀党员和单位党组织,累计对表现突出的135名在职党员发放感谢信,对34个单位党组织发送锦旗,为2025年“双报到”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持续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