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基层减负,要拿出真招实招!)
某地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对照100余项验收标准自评自查防火工作,每日、每月提交种种工作台账;面对巡查、整改中提出的问题,有的地方部门敷衍塞责,改改名目、换换说法,就当作整改结果……针对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问题,近日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地方各级党委要履行好主体责任,拿出更多务实管用的真招实招。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权责关系必须理顺。主要领导勇于担责,各方要明确权责界限。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扑下身子,真正掌握基层干部群众的所痛所思所盼,不能糊弄中央、应付基层。要建立健全责任清单,让上级部门明确“手该伸到哪里”,让基层干部清楚“挑哪副担、干哪些活、扛什么责”。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谨防表面整改的“障眼法”。有的党员干部用“多维赋能”“动能转换”等新词装点门面、企图在整改中蒙混过关,实则对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思考,对群众反映问题缺乏解决动力,把路径依赖当救命稻草,把虚假的政绩观当政治智慧。要杜绝新瓶装旧酒的文字游戏,措施多些拳拳到肉,材料少点花拳绣腿,挤掉语言水分,挤出实干空间。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更要思考如何放权赋能。有的地方对基层干部的考核事项众多,考“材料”、查“痕迹”,指标层层嵌套,复杂有余,引导功能不足。优化对基层的考核体系,要以考准考精考实为出发点,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为其松绑减负。要持之以恒推动以技术手段赋能制度化保障,探索“一表同享”,打通跨部门、跨层级数据通道,实现资源统筹、效率提升。
为基层卸下多余的担子,激发放手去做的拼劲儿,除表面文章之累,兴求真务实之风,才能实现基层减负与治理效能的双提升,推动真招实招转化为发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