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南 > 正文

一盏灯,点燃千万盏灯——记我的导师、“中国好人”梁海磊

0
分享至

一、初见:红泥湾的璀璨星光

2023年深秋的南阳红泥湾镇庞庄村,那是我与梁海磊老师的初次相遇。文化大院里人头攒动,一位身着灰布衫的中年人立于人群中央,声音洪亮如钟:“乡村振兴,靠的是啥?靠的是咱们的双手,靠的是党的好政策!”他抛出的问题仿佛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开启了村民们的话匣子。有人询问土地流转的困惑,有人提及孩子结婚的攀比风气,梁老师皆耐心解答,一句“种庄稼要讲时令,过日子要讲理儿”的俚语,赢得满堂喝彩。

彼时,我刚踏入大学校园,作为志愿者参与这场宣讲。散场后,我满心好奇地追上去问:“梁老师,您怎么能让理论课如此‘鲜活’?”他微笑着指了指胸前的党徽,说道:“因为理论不是天上遥不可及的云,而是脚下实实在在的路,得用脚去丈量,用心去铺就。”这句话,宛如一颗种子,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成为我追随他的起点。

二、传承:父亲的手写遗书与“四大危险”

成为梁老师的学生后,我常听他提及父亲——一位曾征战淮海战役的英勇老兵。老人临终前,颤抖着写下“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将其塞进梁老师手中,叮嘱道:“多讲讲共产党为什么‘中’,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份饱含深情与期望的手书,被他郑重地裱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成为宣讲团的精神指引。

2024年的夏日,我跟随团队前往山区宣讲。暴雨骤然而至,山路塌方,梁老师毫不犹豫地卷起裤腿踏入泥中:“当年红军走过雪山草地,咱们这点泥又算得了什么?”他身先士卒,扛设备、搬物资,夜里在村委会打地铺备课。那一刻,我恍然领悟:他的宣讲为何总是充满泥土的芬芳——只因他的信仰,早已在父辈的烽火硝烟与自己的艰难跋涉中百炼成钢。

三、破局:从“一人讲”到“万人和”

“没有互动就没有打动,没有打动就没有感动。”这是梁老师独特的宣讲哲学。他曾精心策划过一场别开生面的党课:请脱贫户老张登台,讲述自己从“等靠要”到开办农家乐的蜕变历程。“政策兜了底,脱贫靠自己!”老张质朴的话语让台下的贫困户红了眼眶。梁老师趁热打铁,顺势引出“志智双扶”的理论,顿时掌声雷动。

正是这种“双向奔赴”的理念,让宣讲团从最初的1人发展壮大至300余人。银发宣讲员用韵味十足的豫剧唱响政策,“红领巾”宣讲员用朗朗上口的童谣传递理论。我参与创作的《移风易俗三句半》,被改编成短视频后播放量突破百万。梁老师鼓励道:“年轻人要用新语言讲老道理,就像用抖音播《诗经》。”

四、淬炼:理论宣讲的“四味真火”

泥土味:从“文件话”到“家常话”

梁老师的教案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500多个来自群众的提问。有人问道:“土地分分合合,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从“打土豪分田地”缓缓道来,讲到“三权分置”,最后以“合是聚力,分是放活,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作结,农民们听罢直拍大腿,恍然大悟。

烟火气:小故事讲活大时代

他常常念叨:“理论要蘸着人间的烟火吃。”讲述脱贫攻坚,他讲述村民王婶依靠扶贫贷款养羊,从“哭穷专业户”华丽转身为“致富带头人”的故事;论及乡村振兴,他描绘庞庄村的“文化大院”如何从麻将馆摇身一变成为“精神粮仓”。这些生动的故事犹如一粒粒充满希望的种子,在听众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青春力:让 Z 世代钟情“红色流量”

面对年轻群体,他引领着我们开拓创新,推出“影前十分钟”“小巷微课堂”。在 B 站直播中,他巧妙地用“原神”比喻党员责任:“主角团打怪升级靠团队,咱们建设家乡靠组织!”这条视频迅速冲上热搜,有网友留言:“原来党课可以如此新潮!”

信仰光:用生命点燃生命

2024年的寒冬,梁老师因过度劳累病倒住院。病榻之上,他仍不忘修改宣讲稿,喃喃自语:“宣讲不是机械地念稿子,而是传递希望的火种。”出院当日,他便直奔唐河县乡村振兴讲堂。当他用嘶哑的嗓音喊出“共产党员,就是要做暗夜里的提灯人”时,台下一位老农不禁潸然泪下,感慨道:“这话,中!”

五、炬火:千万盏灯照亮中原

15年,5000场宣讲,300万听众——这是梁海磊老师用汗水与心血交出的精彩答卷。然而,在他的心中,更为珍贵的是那些被点亮的普通人:退休教师自发组建了“银发宣讲队”,外卖小哥利用接单的间隙传播党的政策,就连我曾认为“理论无用”的父亲,如今也摇身一变,成为村里的“义务宣讲员”。

去年教师节,我送给他一本《红星照耀中国》。他在扉页上写道:“雨晴同学:愿你我永远做传灯人。”此刻,我站在庞庄村文化大院,望着台下专注聆听的乡亲们,终于深深懂得:真正的网络爆款,并非由流量算法决定,而是民心的趋向;不是转瞬即逝的热搜,而是代代相传的光明。

注:本文素材源自对梁海磊及其宣讲团队的追踪采访,以及河南省南阳市文明办公开资料。文中细节均经当事人确认,部分场景为保护隐私略作艺术化处理。愿这篇通讯稿如梁老师所言:“让理论带着露珠,让故事冒着热气,让信仰永远年轻。”

(作者:雨晴  为宛城区百姓宣讲团青年宣讲员  编辑:刘铁牛)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BA最新消息!辽宁续约洛佩斯,北京交易范子铭,福建试训杨曦皓

CBA最新消息!辽宁续约洛佩斯,北京交易范子铭,福建试训杨曦皓

体坛瞎白话
2025-07-04 14:57:21
白魔不动了?美媒:火箭可能会裁掉内威 让薪资低于第一土豪线

白魔不动了?美媒:火箭可能会裁掉内威 让薪资低于第一土豪线

直播吧
2025-07-04 21:29:09
水乡道滘迎来新镇长,此前任东莞市交通局副局长

水乡道滘迎来新镇长,此前任东莞市交通局副局长

南方都市报
2025-07-04 19:56:09
北上广深,沦为餐饮创业“地狱”

北上广深,沦为餐饮创业“地狱”

红餐网
2025-07-03 20:06:50
湖人态度坚定:即便勒布朗离队,布朗尼合同依旧稳固

湖人态度坚定:即便勒布朗离队,布朗尼合同依旧稳固

云隐南山
2025-07-05 00:16:41
无法接受!若塔妻子离开殡仪馆时形容憔悴,需要搀扶

无法接受!若塔妻子离开殡仪馆时形容憔悴,需要搀扶

雷速体育
2025-07-04 08:16:09
王欣瑜自带水杯喝水,主裁多次提醒要遮挡,原因竟是不能露商标

王欣瑜自带水杯喝水,主裁多次提醒要遮挡,原因竟是不能露商标

小娱乐悠悠
2025-07-03 13:24:00
微信重大更新!100多G的聊天记录有救了

微信重大更新!100多G的聊天记录有救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15:02:18
1932年,国军中将为讨好戴笠,请他吃饭,戴笠却看上了他的枕边人

1932年,国军中将为讨好戴笠,请他吃饭,戴笠却看上了他的枕边人

豆包史馆
2025-07-03 16:13:00
上海31岁男子出轨保姆3年,妻子曝光聊天记录后,父母:真丢脸啊

上海31岁男子出轨保姆3年,妻子曝光聊天记录后,父母:真丢脸啊

雨仔讲故事
2025-06-19 17:38:26
不甜却让血糖飙升,这6种食物很多人常吃,医生发出警告,要小心

不甜却让血糖飙升,这6种食物很多人常吃,医生发出警告,要小心

八斗小先生
2025-07-04 18:12:16
“美国解除对华C919发动机出口禁令”

“美国解除对华C919发动机出口禁令”

观察者网
2025-07-04 08:17:07
王嘉尔驳斥印度主持人在全网火了!何猷君的评价,终于有人信了

王嘉尔驳斥印度主持人在全网火了!何猷君的评价,终于有人信了

界史
2025-07-04 11:59:53
世上没有后悔药!大衣哥前儿媳创业失败,离婚四年陈亚男再次发声

世上没有后悔药!大衣哥前儿媳创业失败,离婚四年陈亚男再次发声

明月聊史
2025-05-19 16:25:50
塞尔:利物浦与迪亚斯达成协议,若有8000万欧报价就让他离开

塞尔:利物浦与迪亚斯达成协议,若有8000万欧报价就让他离开

懂球帝
2025-07-05 01:23:12
雷军:所有同行投入测试的规模至少离小米差3到5倍!小米:严禁以任何形式诋毁竞品

雷军:所有同行投入测试的规模至少离小米差3到5倍!小米:严禁以任何形式诋毁竞品

大白聊IT
2025-07-03 18:13:26
西班牙夫妇杀害中国养女,手段残忍,养父电脑藏其大量不雅照

西班牙夫妇杀害中国养女,手段残忍,养父电脑藏其大量不雅照

柳絮忆史
2025-06-12 07:25:03
一觉醒来,李嘉诚的天塌了?香港权贵怀念殖民荣光的时代已经结束

一觉醒来,李嘉诚的天塌了?香港权贵怀念殖民荣光的时代已经结束

豆腐脑观察局
2025-07-01 13:00:55
《以法之名》江旭东的网竟这么大!洪亮若辞职,就是第2个程子健

《以法之名》江旭东的网竟这么大!洪亮若辞职,就是第2个程子健

同知
2025-07-03 16:53:26
韩国倒塌事件:正逛街天花板突然掉落,数千人10秒被埋进土中

韩国倒塌事件:正逛街天花板突然掉落,数千人10秒被埋进土中

星宇共鸣
2025-07-04 12:00:06
2025-07-05 01:51:00

头条要闻

美媒: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让14亿中国人在笑话我们

头条要闻

美媒: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让14亿中国人在笑话我们

财经要闻

茅台从3300跌到1700 泡沫破了酒才真香

体育要闻

体坛最爽打工人:37岁被裁,工资领到72岁

娱乐要闻

李宇春身上的标签哪个才是真的?

科技要闻

被雷军"震惊"后,何小鹏"藏起"G7的战报

汽车要闻

重生之拿回销量 领克10 EM-P抢鲜实拍

态度原创

时尚
房产
旅游
家居
艺术

再见多巴胺,今年流行的“淡彩色”穿搭太美了!

房产要闻

重磅发布!海南楼市2025上半年Top10榜单出炉!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家居要闻

合理布局 三口之家的温馨空间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