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乡村的人才振兴。乡土人才,如同贫瘠土地上的璀璨星辰,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承载着乡村发展的希望与梦想。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我们务必高度珍视乡土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以"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当前,优质人才外流、人才总量不足、专业化不足、老龄化严重问题,造成了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短板"。因此乡村振兴要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盘活人才"存储量"。想让乡土人才崭露头角,"发现"是首要任务。各级部门应加大对乡土人才的搜寻力度,破除"唯资历论""唯出身论"等落后观点,走进乡村街巷,田间地头,去寻觅那些隐匿在民间的"养殖能手""种植达人""民间艺人",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坚持"按需培养"的原则,开展精细化培训,积极对接院校,全方位了解人才成长现状,深挖涉农人才能力短板,着力缺什么补什么,开展"订单式"送学,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坚持引进外来人才,开拓人才"增量"。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多渠道吸引人才,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共襄其事,以此来破解乡村人才瓶颈。以人才为导向的同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让更多外来人才能够发挥才能,愿意发挥才能。通过完善的环境和机制为乡村振兴输送更新鲜更优质的血液,汇聚起一批有实力,有情怀的乡土人才。
人才充足后,如何运用人才是乡村振兴千秋大计的重要问题,一股脑"大水漫灌"的做法容易造成人才"水土不服"的不良状况,我们应坚持"因人而异量才适用"的原则,科学配置人才资源,实现两相得益,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把人才融合到特色产业发展全过程,实现产业与人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做优人才"流量",乡村振兴是全局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人才和干部扎根乡村、服务乡村,要不断完善政策和服务,以真情实意留住人才。政府正在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组建乡土人才技术服务团队,搭建乡村电商平台、设立乡土人才金融服务站,这些措施旨在从市场拓展、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乡土人才扶持,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例如,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20年)》,各地已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机制,全面开展市、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此外,农村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全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万亿元,显示了电商助农作为乡村振兴新模式的成效。这些数据和案例表明,政府的扶持政策正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抓实乡村人才工作,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进乡村创新创业,助力更多人才"展翅高飞"。让怀揣着"桑梓情、振兴梦、实干风"的乡红人才在奋斗中浇筑好发展的钢架,担当起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
(撰稿人:曹宸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