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大地逐渐沉寂。走进平舆县东皇街道五里社区,放眼望去,一个个蔬菜大棚在周边林立高楼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大棚内,满眼的蒜苗、芫荽、菠菜、黑白菜、萝卜等蔬菜,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更加翠绿喜人,充满勃勃生机,让人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五里社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悠久的蔬菜种植传统,还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蔬菜培育、种植技术更是“享誉”县内外,多年来,蔬菜育苗、栽培一直是村民们增收的主导产业。
“今年秋季长,气温高,蔬菜长势旺,价钱比往年同期偏低。”11月28日上午,在五里社区唐庄村牛艳玲家的“小菜园”里,正在忙着采摘蔬菜的牛艳玲却没有想象中“焦虑”。
“我们采取控制蔬菜长势,延迟蔬菜上市时间,错开蔬菜价格低谷期。”看着满脸“疑惑”的我们,牛艳玲的老公詹卫红笑呵呵地说,“往年这个时间需要给大棚里的蔬菜加温,你看,现在大棚还四周通风哩。”
今年50多岁的詹卫红、牛艳玲夫妻二人,有着30多年蔬菜种植经验,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凭借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执着,不但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帮大儿子成家立业,还把二儿子供养成在读研究生。一家9口人,四世同堂,成为村民们“羡慕”和学习的榜样。
“我们家有4个钢架大棚,种了5亩多菜,秋冬季主要种植蒜苗、芫荽、菠菜、黑白菜等‘小菜’品种。”说起自己的蔬菜,牛艳玲胸有成竹,“芫荽、菠菜亩产1000多斤,蒜苗产量高些,亩产3000多斤。”
“种菜,不但要赶‘早’,有时还要赶‘晚’,关键还得赶‘巧’,赶‘巧’了,卖个好价钱,收入自然也就高了!”牛艳玲告诉我们,“种菜不但要‘动手’,还要‘动脑’,有时还需要点‘小运气’。”
“蒜苗现在1斤3块多,前段时间刚上市时1斤5块多,春节期间应该不会低于5块钱1斤。”牛艳玲和我们算了“一笔账”,“芫荽、菠菜也一样,这一‘早’卖和一‘晚’卖,收入就增加了。”
“俺在地里摘菜,老伴去市场里卖菜,两个大棚,2亩多地,能忙过来。”在五里社区陈庄村陈留仁家的“小菜园”里,陈留仁的老伴尽管已经60多岁了,依然在大棚里忙着采收芫荽。
“干一辈子了,也老了,种点菜,挣俩儿钱,再帮孩子们看看门,照顾照顾孙子孙女,知足了。”陈留仁的老伴看是“无奈”的说,眼中却是满满的“幸福”。
大棚里,一片片绿油油的芫荽和菠菜郁郁葱葱、叶色油亮,一排排大白菜和萝卜健壮整齐、叶色嫩绿,一行行蒜苗随风摇曳、茁壮成长。它们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美味,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顽强。
“一个大棚一年至少种两季,春夏季种植黄瓜、番茄、辣椒、豆角,秋冬季种植蒜苗、芫荽、菠菜、白菜、萝卜,亩产蔬菜1万多斤,纯收入2万多元,收入还可以。”据五里社区文书郭勤建介绍,一年不断茬的蔬菜种植、不愁卖的蔬菜和不错的收益,让五里社区的村民在家门口“种”出稳稳的“幸福”。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五里社区党支部书记郭华伟表示,今后,五里社区将引导村民继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逐步优化管理模式,从大棚建设、育苗栽培、销售储存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村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不仅成为蔬菜种植的“土专家”,更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幸福路”。
(通讯员:贺志勇 编辑:刘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