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钧瓷,我们的节目也没少报道,而提起苗宗贤大师,相信喜欢钧瓷的观众都不陌生,2017年,苗宗贤大师去世后,宗贤钧窑的发展如何呢?现任掌门人又是谁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宗贤钧窑。
牛艳娇,1981年出生。十二年前,她嫁到了神垕,进入世代烧制钧瓷的苗家,从此与钧瓷结下了不解之缘。耳濡目染,她认识了钧瓷、了解了钧瓷从而喜欢上了钧瓷。
牛艳娇,就是宗贤钧窑新的掌门人,她既是苗宗贤的儿媳,更是他的徒弟。自从她嫁到苗家,就开始跟着苗宗贤学习钧瓷烧制技艺。
钧瓷有七十二道工序,繁复而细致。牛艳娇从最初的选料配料开始,打浆、和泥、注浆、拉坯、璇坯、修坯、素烧,上釉、釉烧,每道工序进行长期反复地学习实践,十年如一日,才逐渐熟练掌握。
唯有热爱,才能全情投入。凭借着对钧瓷发自内心的热爱,牛艳娇常常在作坊一呆就是几个小时。除了基础的生产流程外,她还经常琢磨新器型的创作,成型与烧成间的关系,不断调配试烧新的釉色。
2017年,第二代传承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苗宗贤去世,苗宗贤的儿子此时还在部队工作,是传承还是放弃,牛艳娇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她带着孩子回到神垕,把钧瓷烧制技艺做好传承下去。
自从接手了宗贤钧窑,
如何才能将其发扬光大呢?
牛艳娇又碰到哪些困难?
我们继续往下看。
在器型上,牛艳娇坚持以传统手拉坯制作为主,利用简单的线条表达丰富的内容,同时还尝试传统手拉坯与现代注浆技术结合,制作出既符合传统审美,又具现代美感的作品。而且牛艳娇还坚持传统烧制工艺,“生在成型 死在烧成”钧瓷届这句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烧成的重要和不易。
传统烧制方式以“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烧制成本高,烧成率低”而被大多窑口放弃,然而采用传统工艺烧制的钧瓷作品釉质莹润透活,釉面刚烈艳丽,窑变自然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因而是苗家一直坚持传承的根本。
窑炉前,牛艳娇谨记老师苗宗贤的教导,添火要“三勤三净”,观火要“看火色火头”,测温要“三测三记”。逐渐掌握了传统窑炉的烧制方法,并成功烧制出多件精美绝伦的钧瓷作品。
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实践和努力,牛艳娇创作完成了大量的原创造型作品,“八方如意鼓钉炉”、“玄纹画筒”、“升荣樽”、“瑞相瓶”、“凤来仪”、“福天下”等一系列原创手拉坯作品以及“许君以昌瑞兽镇纸”“药膳壶”、“青云壶”、“凤鸣壶”、“莲花烛台”、“知音印盒”、“寒梅印盒”等钧瓷实用器型。
其中“八方如意鼓钉炉”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优秀作品展暨第五届全国钧瓷藏家珍品展”“金奖”。“玄纹画筒”入选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2019年“时代新章-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并创烧成功新釉色“翠绿金斑釉”“柏绿孔尾釉”。2019年,牛艳娇被评为“中国钧瓷年度人物”。
精美的钧瓷作品可以说是无字的诗、立体的画、流畅的旋律、优美的舞姿。钧瓷传人绝不是把玩泥土的匠人,而是用心灵去创作的艺术家。每当牛艳娇站在钧窑作坊之中,总能生出许多联想,一件作品经过多少道工序,多少匠师们辛劳的双手,费尽了多少窑工的心血,才能问世。只有极少量珍品能走进最高殿堂。所以对她而言,如何让钧瓷烧制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是她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