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熟、天下足。河南,九州腹地,大国粮仓。端牢国人“饭碗”,“河南粮”至关重要。在这个农耕文明发源的古老地区,朴实无华的河南人民面朝黄土、躬耕入局,克服一次次自然灾害,用一抔抔黄土,用勤劳的双手,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这里的故事,是麦田和粮食的故事,也是生命和传承的故事。
对于建行河南分行来说,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红旗渠”“焦裕禄”“大别山”这“三种精神”的发源地,也是“张富清精神”的传承之地。在这片广袤的田野里,“三种精神”与“张富清精神”融为一体,具象为千千万万个“麦穗”式党员,他们破土扎根,脚沾泥土,奔赴乡村振兴的战场。接的了地气,经得住风雨,弯得了腰身。他们头顶烈日、面迎雪雨、脚踩黄泥,紧握红色基因传承的接力棒,奔走在中原大地,在山野田间生出金黄的希望。
麦田的守望
沃野流金,农机驰骋,麦香氤氲。“三夏”时节,收割机的轰鸣是这个季节最动听的旋律。
一顶草帽、一根竹竿、一个笔记本,夏收季节,河南省周口沈丘县的田间,建行客户经理王坤、刘文硕一行走过麦浪翻滚的田地,再走半小时,就要到乔寨村最东边的乔家了。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端着全国人的饭碗,周口市、驻马店市、商丘市、南阳市等都是国内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而其中周口粮食产量连续六年稳居全省第一。
每年“三夏”,建行河南分行都会组织各地开展“三夏”帮扶工作,除了组织党员队伍帮村民抢收抢种、送慰问品外,该行还定下了“钱等粮”的信贷支持政策,为“三夏”保驾护航。王坤今年是建行沈丘第3批“三夏入乡”办业务的队伍,他的身后就跟着徒弟刘文硕。
军人出身的王坤是建行“张富清突击队”一员,村里路窄又遇农忙,王坤不愿麻烦乡亲,把车停在村口,步分行行往村里走去。正值晌午,烈日炙烤,大地升起蒸腾的热气,“抢收时候,大家从早忙到晚,也就中午日头大能歇会儿,咱就这时候去,晒点没啥,紧着大家的时间。”王坤又用被汗水浸湿的毛巾擦擦额上的汗,边走边想着乔家今年买了新农具,能用什么产品给他缓解些压力。
“文硕,一会看能不能给他们办豫建农担贷,这样他们可以减免担保费,能再省一点。”王坤给小徒弟交代着,为了做好乡金业务,他常学习政策、研究产品到半夜,反复测算,希望能给农户提供最优的服务方案。“那学了这么久张富清精神也不是白学的,咱的觉悟高一点,工作做扎实点,农户不是少点烦恼。”每天晚上,王坤的笔记本上,就会多出一些记录,谁家多包了几亩地没钱买种子,谁家的小猪下了崽凑钱买饲料,谁家的果园年底要换喷淋系统提前定设备……虽说是些零零碎碎事,但几乎每一件都能被解决。
在南阳、在安阳、在驻马店……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时间点,建行河南分行数千像王坤这样的麦穗式党员,在氤氲的麦香中,扎根陇上,奏响一曲曲服务的赞歌。
车轮的丈量
从周口往西北,一望无际的平原逐渐有了起伏,在荥阳北部的邙岭区,满坡的石榴林郁郁葱葱。
“我看见了,来了来了。”河南田边的黄土路上,一辆面包车正缓缓驶入荥阳薛村村民刘阿姨的视野。阳光下,车子披了一层闪闪的金光,在绿色的石榴林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刘阿姨目光锁定的这辆车,就是建行河南分行的“裕农服务车”。
不一会儿,车停在了刘阿姨的面前,建行“张富清突击队”的三名小伙矫健的蹦下车,拿下龙易行,熟练地输入密码按指纹准备办理业务。“阿姨您在这签个字就好了,我看您手上拉了个口子,我这有创可贴,一会儿给您拿一个。”办完业务,客户经理叶志豪收好手里的凭证,转身走到车上的便民服务区,从医药箱里拿出创可贴递给刘阿姨。
“我们这车可厉害了,是总行创新马拉松的一等奖。有了车,‘腿’就长了,一年时间走了280个村子了,荥阳的石榴贷、主粮贷、樱桃贷还有集体信用贷,都是在我们这个车上办的。每次握住方向盘,都可自豪。”叶志豪的同伴薛舜之扬起下巴骄傲的说,年轻的脸上止不住的笑意与憧憬。
自国家提出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后,为快速打开工作局面,持续延伸金融服务半径,走进乡间更远的地方,建行郑州金水支行充分发挥“张富清精神”攻坚克难、奋勇向前的精神,将组织活力转化为创新动力,为乡村居民创新设计了“裕农服务车”,办理农商贷、信息建档、线上贷款支用随时就可以开车去,极大的夸大了服务半径,让突突的小车跑进了村民的心里。
河南,这片厚重的大地,滋养了一批批麦穗式的建行人,他们用脚步丈量生机勃勃的旷野,用车轮翻越一座座山坡,炽热、执着的吸收泥土的养分,生机勃勃、薪火相传,以自力更生、坚忍不拔的精神,接过红色基因的接力棒,以己身入局,织就巨大的“金色地毯”,守候国人的“中国粮”。
(李佳 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