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数据挖掘。主要讲授信息技术、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前端设计与开发等课程。近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2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持参与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主编教材3部。所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中荣获一等奖。曾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郑州地方高校技术技能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校级“十佳园丁”“杰出员工”“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回到教学本质
高效和实操我都要
学校“精彩课堂”大赛时,有一位老师表现出众,掌声连连,了解过后发现不止于此,她本学期《前端设计与开发》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质量智能监测系统中的整体达成度为0.95,所授课班级2022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和2班的目标达成度,均超过了全校达成度的平均水平。这意味什么呢?简单来说,课堂教学高效、学生参与度高,实实在在把知识揉进了脑子里。
“刘伟丽老师的课堂有趣!好玩儿!在游戏中就触发了学习技能。”这是某学生在课下聊天时的真实感悟。看似简单的评价,细品,能让学习能力参差不一的学生同时专注在一整节课上,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难题了,而刘伟丽老师还能让学生们乐在其中,她到底有什么样的教学魅力呢?
课堂伊始,刘伟丽老师提出了一个挑战任务,设计一个简易的猜数字游戏,学生们立刻兴奋地打开编程软件,准备开始编写代码。同时,刘老师鼓励学生先思考游戏的逻辑和规则,再动手。于是学生们开始低声讨论,有的画出了游戏流程图,有的则列出了关键功能点,大家逐步进入了思考和操作的状态中。
不一会儿,便看到同学A正在使用循环和条件语句来构建游戏的主体框架,代码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而同学B则选择了图形化编程工具,他用拖拽的方式快速构建了游戏界面,并添加了音效和动画效果,使得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同学C的游戏界面简洁明了,游戏规则设置合理,用户体验良好;同学D的游戏则充满了创意和趣味性,他的图形化界面和音效设计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刘老师尽可能创造出一个有趣的课堂环境,除了用游戏设置课堂内容,还有“七嘴八舌”和“牛刀小试”等环节,同时加入学生实时答题、弹幕互动等课堂小活动,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点。
刘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团队合作中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完全沉浸式学习,学有所获。
育人也育己
现在即是将来
刘老师对教师职业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只是教书匠,太狭隘,教师对祖国未来建设者的教育,应该是发展智力、熏陶情感、培养意志力,而这个育人的过程,也是在一遍遍地反思育己。
刘老师从不允许她的学生轻言放弃。“不会就现学,不懂就请教”这是她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她执教13年来对自己始终如一的教学要求。
在一次项目指导过程中,需要完成一个复杂的编程,小组成员虽然都具备基本的编程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却显得有些迷茫,好几次进行不下去时,刘老师都会斩钉截铁地说:“以你们的能力,完成这个根本没有问题。”
刘老师鼓励他们先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设计出合理的架构和模块划分,最后开始着手实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查阅资料、编写代码和进行调试。每当遇到问题时,他们都会及时向刘老师反馈,并与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解决方案。最终,在项目截止日期前,出色完成任务,提交了一个高质量作品。
“他们会一直记得这次项目的实现过程和技术难点,每每在学科上攻克一次难关,他们的编程技术就会更上一层楼,而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面对困难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和积极解决,这是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他们互相配合、分工明确、哪怕遇到挫折都没有互相甩锅,这是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才是他们今后最宝贵最受用的法宝,在个人能力和学习力层面,现在就得看到未来。”刘伟丽老师说到,“这样的学生们让我深感欣慰和骄傲,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
保持充电充能
与行业同频共振
谈到教学生涯中的痛点难点时,刘老师表示排在首位的困难就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更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知识不断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老师定期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与同行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同时,也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在线资源来拓展知识视野,做到不落伍、不被淘汰。
其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管理课堂和促进学生参与,对刘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大挑战。虽然已经做到了高效课堂,但是如何保持住,才是最难的。特别是对大一新生来说,有些学生可能对计算机知识感到陌生或枯燥,从开始就难以投入或者出现表现不积极的现象。
刘老师寻找各个教授的教学方式,融合年轻教师新派、娱乐的教学风格,翻阅计算机相关的教学书籍资料等等,加上与学生贴心地沟通,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项目实践、互动讨论等,才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逐渐形成了她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策略。
在一次线上学习中,刘老师收获颇丰,回来就制定了一些课堂规则,明确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采用一些激励机制,如展览表扬、分值奖励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和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在刘伟丽老师看来,老师保持持续充电,对学生意义非凡。随时补充更新知识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这是作为教师的职业操守,可以更加灵活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