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面对牙齿上的小黑洞,许多人往往因为没有明显疼痛而不以为意,任其悄然发展。殊不知,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瑕疵”,实则是潜伏的“蛀虫”——龋齿,一种牙体硬组织在细菌、宿主因素及碳水化合物食物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正如俗语所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旦龋洞形成,其破坏过程不可逆,若放任不管,小洞将逐渐扩大,最终可能导致剧烈疼痛、牙齿丧失,甚至诱发一系列口腔乃至全身健康问题。那么,面对龋齿,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与有效防治呢?郑州植得口腔医院刘燕医生就此给出了专业解读。“龋洞一旦形成则不能自行恢复,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需要根据牙齿龋坏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龋病高发 “植得”关注
刘燕医生在口腔医疗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熟练掌握各类龋齿病变的识别与治疗技巧,无论是早期浅表性龋洞的微创修复,还是复杂深龋引发的牙髓炎、根尖周病等并发症的处理,皆能游刃有余。其精湛的技艺不仅体现在对龋病的精准诊断与有效治疗上,更在于对患者个体差异的敏锐把握与个性化方案的设计,确保每一位就诊者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诊疗服务。
刘燕介绍,龋病可以发生在牙齿萌出后的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段的牙齿患病几率不尽相同。我国是龋病高发的国家,5-8岁儿童患龋率会达到一个高峰,老年人由于牙龈退缩,牙根暴露,容易发生根面龋,患龋率达到另一个高峰。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进展缓慢,且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不易受到重视,但是龋病给身体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特别是龋损病变向牙体深部发展后,可引发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骨骨髓炎等疾病,针对目前人们牙周问题加剧的情况,应加强重视。
龋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龋病的临床表现是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颜色、形态和质地的改变。早期龋出现牙透明度降低、牙釉质表面呈白垩色,继而病变部位色素沉着,局部呈黄褐色,一般无明显龋坏。随着破坏深入,牙体缺损形成龋洞。龋洞比较大,龋损已经达到牙本质深层,这时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进一步发展则会出现自发性疼痛,夜间疼等牙髓炎的症状。
龋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龋病一般按照病变深度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针对龋损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法。早期当牙釉质未出现牙体组织缺损的,可以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比如刷牙、牙线使用等有效清除菌斑,健康饮食,控制糖的身体摄入,定期检查口腔健康情况,使用氟化物等。一旦出现牙体组织缺损,需要采用修复治疗的方法。
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缺损较大时,可以用嵌体进行修复。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组织内部,恢复牙体缺损形态和功能的冠内固位体,自然美观,坚固耐用,可以较好恢复咬合面形态和临面接触关系,消除食物嵌塞。
刘燕强调,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口腔不仅是三百多种微生物的贮藏地,而且是许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古人警言,“病从口入”,如今有了更多的内涵,口腔疾病及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妊娠并发症、呼吸道感染、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提高口腔卫生保健意识,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全身健康变得愈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