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到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走过了十年历程。
十年来,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始终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优化产品供给,在支小扶微、服务乡村振兴、服务新质生产力、保障“一老一小一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发挥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数读十年之变、惠及万企亿户
精准扶贫、太保方案:中国太保产险推出的国内首款商业防贫保险,解决了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难题,累计覆盖超过千个区县,有效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入选首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为国家建立“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思路。同时,中国太保产险以乡村振兴为使命,始终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农户在受灾后能够及时得到帮助。2019年获国务院颁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的荣誉称号。
农业保险、服务三农:自2014年中国太保产险承办农业保险以来,从开发针对性农业保险、设立三农服务网点、迭代e农险新技术等体系化建设,为超2亿户次农户提供了三农风险保障。公司创新推出的“订单+服务+信贷+保险+科技”农业产业化综合解决方案模式,被列入2019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2023年入围大商所“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保险+银行+协会+企业”四位一体的生猪活体抵押项目,荣获广西优秀信贷产品“三等”评级,并为全省唯一获得认可的农业保险产品。
病有所医、患有所依:中国太保产险在全国240多个城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普惠保险业务,类型涵盖大病、长期护理、城市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等,覆盖人口数约2.5亿,提供经济补偿超100亿。此外,公司还参与80余个定制性商业医疗保险项目,打造了“大病保险与基本医保一体化经办”的服务模式,融合“医、药、险”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民生、保险姓保:中国太保产险始终坚持“保险姓保”的定位,聚焦服务民生,时刻关注“一老一小一新”,累计开发超过30款专属产品,提供超过3000亿元的保险保障。为老年人群体,提供特定场景的意外和医疗保险产品,增强老年人群体的保险覆盖深度和广度。为新生儿、幼儿群体,开发医疗、意外伤害等产品,并与检测、医疗机构合作,通过保险与检测服务搭配,提前发现病症,尽早开展治疗。为新市民群体,开发快递、外卖、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的意外、财产和责任保险。
支小扶微、服务实体:中国太保产险通过“银行+保证保险”模式,帮助有融资需求但无法直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小微业主、个体工商户实现保险增信服务,服务于完善多层级金融供给体系建设、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近十年来,累计帮助47万余名小微业主、个体工商户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资金超2600亿元,并荣获多项普惠金融领域国家级、地方性奖项。
数字安保、护航小微:中国太保产险创新推出“小微网安保”等超百款定制产品和服务,护航27万余家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安全,做到“保财产、保员工、保客户”,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其中,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网络安全保险方案,获得2023年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拾贝十年之为、擦亮为民底色
太保智慧:“农业保险+风险减量”新模式,服务乡村振兴数字化
广东省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渔业总产值稳居全国第一、淡水产值全国第二。但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养殖户对水产疫病的不了解,缺少相应的养殖技术,迟用药、用错药、滥用药等情况时有发生,给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中国太保产险积极探索保险服务渔业防灾减损工作的创新普惠金融模式,助推现代渔业发展“加速跑”,中国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在当地农业农村局指导下,与合作伙伴共建全国首个塘头水生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太保e检站”。
通过渔业收入保险+“太保e检站”,为养殖户提供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的专业养殖建议,帮助养殖户“量价齐升”,保障食品和环境安全,促进产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形成“多方受益、政府认可、农户满意”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公司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介绍“太保e检站”服务功能
目前,太保e检站已向广东全省推广,拟在广州、肇庆、佛山、湛江、中山、清远等地市规划建设10余个“太保e检站”,并逐步由水产扩大至水稻、生猪、水果、森林等险种。包括“林果保险+风险减量”新模式,以及农业检测送到田间地头的一体化功能车,打通农检“最后一公里”等新模式,并逐渐积累经验、复制推广,形成覆盖更多农产品生产的“农业保险+风险减量”普惠金融新模式,服务乡村振兴数字化。
太保责任:精防保智慧管理,“保险+服务”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
据统计,全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达1亿人以上、重症患者超1600万人、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近千万。精神障碍患者是一群亟需各界关爱的特殊群体,其患病时给自身、家人、社会造成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最大限度降低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风险,减轻社会救助负担,保障社会稳定,中国太保产险在山东省政法委和省公安厅的指导和支持下,试点设计开发了“精防保”保险+服务智慧管理项目。
该项目通过患者佩戴手环和补贴电话费用,充分发挥平台对患者安全定位管理、服药指导管理、乡医随访管理和联防联控管理四大管理功能,同时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因发生意外事故导致其人身伤亡保障,并承担精神障碍患者对第三者造成伤害,其监护人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
实践证明,该项目“保险+服务”模式充分践行了保险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其显著优势在于:一是提高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用较小金额覆盖巨额风险保障;二是提高患者家庭的抗风险能力,防止患者家庭因此致贫返贫;三是使受害者第一时间获得赔偿,既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
2021年,该项目获得山东省委政法委“打造具有山东特点社会治理品牌”优秀课题。目前,中国太保产险正在更多省市扩大该项目的试点,惠及更多患者家庭。
太保温度:“政府+保险+服务+科技”新模式,提升新市民归属感
据统计,目前全国新市民人口数量在3亿左右,其中上海新市民数量接近城市总人口的一半。该群体多为灵活就业人员,住房以租赁为主,体现出流动性强、收入不稳定、从业风险复杂多变等特征。此外,新市民群体保险覆盖率较低,存在较大的风险敞口,如果遭受火灾、爆炸等意外,给新市民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存在因灾返贫的可能。
中国太保产险积极践行金融服务新市民导向,组织行业保险主体共同组建“沪家保”保险服务联盟,打造“政府+保险+服务+科技”新模式,突出政治性、人民性、普惠性和专业性,为上海广大市民提供了切实有用的保险保障和贴心服务,提升了居民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化解居民矛盾,拓宽和提升保险服务能级。同时,“沪家保”明确坚持普惠金融定位,产品设计遵循“高赔付、低费用”原则,最大限度扩大新市民群体的覆盖范围。
“沪家保”是上海市首个城市定制普惠型家庭综合保险,除高空坠物、电梯意外等保障外均属上海首创,并在对客服务端首创和突出了防灾和服务属性。同时,还开创了全新的“去中心化”项目独立运营管理模式,将“沪家保”品牌归属上海财险行业共有,强化平台核心作用,汇集各方力量,为上海新市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普惠保险服务。
目前,中国太保产险围绕新市民更多生活场景的保险需求,针对快递、建筑、设备安装等新市民集中行业,开发了多款定制型、创新服务型保险产品。其中,以快递员群体为例,相关服务已覆盖超过全国31个省份、数百个地市,2023全年承保人次突破2亿人次,在满足即时配送领域多元化人身保障需求、减轻新市民意外伤害医疗费用负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提高了新市民的用工意外保障水平。
太保创新:银保促融服务实体、“政银保企”惠及万户
据统计,目前登记在册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达到1.7亿户,约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7%。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蓬勃成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和血脉,也是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
2016年,中国太保产险首创了“银行+房屋抵押履约保证保险”的“提放保”业务。该业务重构了银行抵押贷款业务流程,使得办理全流程仅需1-2天,极大地提升了融资效率,综合融资成本仅为传统模式的一半,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微业主续贷中“过桥贵、融资慢、易断桥”的痛点、难点,并将原不受监管的民间过桥服务纳入了监管体系,从根本上保护了中小微业主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在此基础上,2017年至2019年间,中国太保产险进一步扩大房金融领域服务纵深,陆续推出“交易保”和“法拍保”两类业务模式,覆盖房屋交易和司法拍卖两类新场景,加速房金融领域全场景覆盖,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与超过70家全国性股份行和城商行达成深度合作,累计帮助广大中小微业主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资金超2000亿元,连续获得国家、行业的多项创新大奖。目前,该业务服务范围已进一步扩大至中小微企业法人客户,进一步提升了普惠金融的可得性,体现了持续创新的精神。
此外,中国太保产险进一步扩大创新服务范围:与政府、银行合作,试点针对垂直领域小微业主的“政采云”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构建“政府+银行+保险”的“政银保”创新融合模式;持续深化“政银保企”四方合作机制,积极探索“伙伴保险”递进式金融服务路径,更好地服务科创型企业,践行普惠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要求;积极发挥内外贸信用保险作用,扩大中小微企业覆盖面,帮助小微企业加大海内外市场开拓力度,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
承启十年之势、服务金融强国
展望未来,中国太保产险将继续秉承“责任、智慧、温度”的核心价值观,坚定普惠金融服务金融强国战略、积极推进普惠保险供给侧改革、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普惠保险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机制、持续强化风险防范,进一步扩大普惠保险普及度和覆盖面,为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贡献力量。
加强产品设计和创新。根据政府需求、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需求,设计出更多种类、更多元化的普惠型保险产品,提高普惠金融的普及率和覆盖率,提升支持服务“三农”质效;
积极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保险+科技+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获得感;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持续深入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订单农业+保险+信贷”、“农资+保险+期货”等模式,深化服务乡村振兴,保障农业现代化发展;
加快民生类、责任类保险业务发展,包括进一步扩大新市民等特定领域和特定群体保险保障,积极参与安全生产体系、智慧城市建设与基层社区管理,加强同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建设相融合,精准响应客户与政府需求,助推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助力完善国家社会治理体系;
聚焦“双碳”战略,探索实践绿色发展之路。扩大“乡村振兴+碳普惠”模式试点范围,丰富模式创新内涵,与金融机构合力打造碳汇创新金融生态圈,助力低碳、清洁的农业全产业链生产;探索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加大碳汇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物多样性、绿色农业等行业和领域的支持;
围绕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积极布局,面向消费互联网,公司将积极推进细分业态及场景品类的专业化保险开发及经营,并加大跨境电商产业链的创新与服务;同时,积极布局产业互联网,面向新型产业开发保险产品和方案,如分布式光伏产业、新能源充电服务产业等,更好的发挥普惠金融特点,助力中小客户经营发展。
“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这也是中国太保产险践行普惠金融的最佳诠释。
(马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