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初读佐藤学的代表著作之一《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又听了河南大学王慧君教授关于这本书的导读课,对佐藤学及这本书有了更深的了解。
书名的副标题——“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我觉得就是这本书的主旨思想。佐藤学把“课堂”比作“革命”,猛一看字眼可能会觉得有些夸张,但如果深思:孩子在学校的主要学习阵地就是在课堂,学习的方式和效果会对他(她)的今后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意识到课堂的重要性,我想“静悄悄的革命”一定会取得“轰轰烈烈的战果”。
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这场“革命”的理解:
一、让每个教室都有别样的风景
“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有的风景。”这是佐藤学在本书中第一章中的第一句话,让我心弦一动,同时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正如佐藤学所讲:“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事实上是,因地区不同,学校的历史和传统不同,教师的经验和个性不同,最重要的是每个教室里的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就必然注定即使在同一所学校也不会存在相同的教室,并且教室里的风景也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
佐藤学把理想的教室称为“润泽的教室”——在这样的教室里给人的感觉是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都是那么的柔和。我想这也一定是充满爱的教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欣赏,总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促进彼此向阳生长,向美而行!
使学生从“勉强”转换成“学习”
佐藤学在书中指出,“勉强”是个人的活动,而“学习”则是合作的活动。“勉强”主要是指独立解决、自主学习,也就是不借助别人的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而“学习”是指“互惠学习”,也就是积极接受他人的多种意见和认识,并毫无保留地告知自己所思所想,主要通过互相交流,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我认为,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勉强”和“学习”两种学习方式都不可或缺,将独立学习和合作交流结合起来,可以创造一个平衡的学习环境,学生既能够发展个人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又能够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这种综合的学习方法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中提倡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灵活运用这两种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将学校打造成高效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本书里,佐藤学明确提出未来学校的形象——学习共同体。正如佐藤学先生认为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这四个要素一定是有机结合的,学生需要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师要用心去倾听每一名学生,用心去感受每一名学生的情感,学生之间也要学会尊重、倾听。如此,才能让整间教室、整所学校洋溢着信任、交流、碰撞和生成。
“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包括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适应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能够进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也包括学生对于共同体内学习的适应,每个人在共同体中找到最好的状态,逐渐浓厚自身对于学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愿望,习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式等。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愿景,才能建立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静悄悄的革命”,意味着我们每一位教育人都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语言、情感,鼓励引导同学之间彼此信赖,互相欣赏,互相尊重,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发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让学校师生的声音和情感聚合在一起,奏出一曲曲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交响乐”!
作者: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第三期06班(河南省实验小学)崔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