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张丽亚,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毕业于河南大学。国际学院专职教师,教授大学英语课程,先后被学校评为文明教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
2009年的8月28日是我加入国际学院大家庭的日子,正逢新生开学报到,学院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到处都充满了朝气蓬勃的力量。十三载芬芳岁月如白驹过隙,但青春的力量不曾逝去,伴随着黄科院的成长,我每天都铿锵有力的工作着,生活着。
国际学院智慧教室
回想2010年,国际学院教室里还没有一台固定的多媒体设备,每次上课要让学习委员提前去拿移动多媒体设备,调试十几分钟才能投影适中。后来学院给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投影,今年又升级为智慧教室,老师们每天在现代化的教室里上课,教学效率有了极大提高。现在偶尔抬头看到从教室天花板垂下的吊扇,我都会深深的感慨,曾几何时同学们把它们开到最大风级还觉得热,嗡嗡响的叫声严重影响教师上课,现在它们已经光荣退休,教室、宿舍都已经安装上了空调,硬件的每一点变化都记录着学院的发展和进步。
在学院观摩课结束后,张丽亚老师和其他老师进行课后研讨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教师的崇高使命和责任,三尺讲台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田”。胡大白董事长曾经说过:“人靠衣裳马靠鞍,咱嫁出去的闺女人人得有一身好嫁妆。”这“好嫁妆”需要每一位黄科院人的付出,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才,到社会上能够大展身手。国际学院分党委书记刘景涛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守土有责”我始终谨记在心,不敢马虎。2010年的暑期磨课我记忆犹新,国际学院英语教学组六月份成立,整个暑期都在马不停蹄的磨课、教研、专家指导、教师互评。国际学院的英语教学从一开始就走的是改革之路,根据国际学院专科学生的特点,根据国家对合作办学课程的要求采用国际化教材,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经过三轮的英语教学改革,我个人的教学能力也逐渐提升,从最初的教学小白成长为一名基本合格的教师。学生的优秀成绩也是我作为老师最欣慰的事情,所带学生们获得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河南省翻译竞赛一等奖、雅思考到7分、拿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offer、申请到全额奖学金读博……这些成绩就像我职业生涯中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让我倍感骄傲。
在学院党支部的培养下,2012年5月,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十年来我认真学习党的思想,紧跟党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以德树人。2018年,我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我心里,这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是我在追求思想进步的道路上不竭的动力。
黄科院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激励教师立足教学一线,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质量和水平。始于2019年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使我的教学理念得以革新。“以学生为中心”为教学理念,以“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意味着所有的大学英语任课老师都要推倒以往的教学体系,重建架构。老师们沸腾了,无数次的开会研讨,面红耳赤的争论,分工协作的整理教学资料,暑期跟其他高校教师座谈,一次次的头脑风暴换来了分级教学的开花结果、四级过关率的大幅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热情的空前高涨。
学校给老师们创造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我站上讲台之初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但很快就会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知识库存不足,急需提高自己,利用工作之余我考取研究生,读研究生期间我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回到课堂上把更丰富的知识传递给了学生。离开了科研的教学就是无水之木,行将不远,学校和学院非常重视老师们科研能力的提高,给老师们建立了完善的文献传递平台,每年也采购大量的书籍,我也受益颇丰,在这个科研氛围浓厚的大家庭里茁壮成长。
依旧清晰记得2014年那片“五月的花海”,那年黄科院征程三十载,我和同学们坐在台下观看激动人心的校庆晚会,手不停地在拍,心一直在激动,转眼间,黄科院就要迎来四十岁生日,这艘巨轮正在全力转型升级为一流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我这名“水手”也以责无旁贷的姿态投身其间。不仅仅上好每一节课,还做起了学生的学业导师,指导25名同学的就业,帮助同学们收集就业信息、就业必备技能,督促学生考证实习,及时和辅导员沟通,跟思想有波动的同学促膝聊天。学生们感慨到:就业之路虽坎坷,但是有了老师的陪伴,一切艰难都有了面对的勇气。
作为黄科院一名普通教师,我会用爱和责任温暖学生们的心灵,用方法和激情引导着学生前行,用坚毅和奉献憧憬更好的明天。在自己成长路上始终牢记着黄河科技学院“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