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及荣誉: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小学二级教师。硕士期间,担任留学生汉语教师以及交换生助教。曾赴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做汉语助教,在泰国玛哈沙拉堪府Anuban kitty school做汉语教师。
教育格言:
我的教育理想是,愿每一位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理想。
特色特长:
朗诵。曾获得郑州市师德师风朗诵比赛二等奖。
教育事迹:
诗人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而她愿意做叶的事业,平凡谦逊,愿意垂着一片绿荫,为教育的春天增添一份欣荣。2020年金秋时节,她带着对教育的憧憬和执着追求,走进郑开这片热土,把“力争做优秀的人民教师”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把“惟志惟勤,精耕细作”作为座右铭。她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也在幸福地收获着。她就是郑开学校一位刚上任的青年教师刘凡星,现担任高二五班语文教学工作。
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落实一课三研、参与各项活动,学校安排的每一个任务,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她都全心全意完成,脚踏实地前行。一路走来,在郑开大家庭中,刘凡星老师始终坚持在“尊重、理解、关心、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学生的心灵。
一、立身炼志,修炼师德
选择自己所爱的,坚持自己选择的。三尺讲台,一片丹心,她奉献自己无怨无悔,从考入郑开的那一刹那,她就决定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她深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夯实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进步,在广博的文化知识基础上,拓宽自身知识的宽度广度。刘老师她努力做到身正为范,育人先育己。跟随着学校的步伐,她坚持高标准要求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一丝一毫也不放过,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敬业意识强,奉献精神足,教学成绩优。她深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以扎实的学科知识站稳讲台,她静心充分备课,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坚持备课“两听两写一看一练习”模式,即听一节名师示范课,听一节师父引领课,写一份逐字稿教案,写一份修改版教案,看本课配套教参,做一套本课对应练习题。点点滴滴的付出,她从不叫苦叫累,密密麻麻的教案,印证着她努力经营自我的轨迹。充分的备课为刘老师的课堂增添了许多生机盎然的语文元素,为学生认识社会和世界打开了新窗口。课堂上的她引经据典,纵情谈论古今,带学生沉浸在诗意语文课堂中。除此之外,刘凡星老师坚持做到每日听课,听师父的课,听同年级老师的课,跨年级跨学科听课,从不同教师那里汲取营养元素,丰富自身教学经验。刘老师紧跟高考步伐,深挖高考真题,坚持每周做至少一套高考题,剖析考点,总结解题方法,在课堂上穿插高考知识点,为学生指点迷津。
懂得爱,传递爱,是刘老师一贯的坚持,她不仅自尊自爱,为学生做出榜样,也用爱心扬起孩子们心海的风帆。陶行知先生曾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刘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坚持以爱育爱的理念,与学生一道成长。
二、授生以渔,落实常规
人间风雨几多之,不忘滋兰育蕙事。不管是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授课,还是夜自习下披星戴月的辛劳,都记载着刘凡星老师紧抓落实的点点滴滴。她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总是给予学生很多关心和爱护,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刘老师都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种激励的方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养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每天早来晚走,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全部熔铸在自己的工作中。她根据本班本学科学习现状,精心设计学习方案,培养好尖子生,为后进生开展对一对帮扶指导,每次考试结束之后,单独谈话分析失分原因并为后进生和踏线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为后进生单独布置作业,定时上交等。
刘老师还非常重视对文科班级进行写字指导,加强坐姿与执笔姿势的指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字体。她组织班级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书写大赛,诗歌朗诵比赛,为学生服装道具跑前忙后,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声调变化。在课外作业布置上,刘老师讲究方法,授生以渔,为学生总结做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通过开展学生自主练笔和习作训练以及文言文练笔,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箕裘不坠,终身学习
刘老师深知要给学生以养料,自己得要有长流水。刘老师告诉自己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每学期开学伊始,刘老师都会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读书计划,记录阅读进度,让读书落到实处。除此之外,每年刘老师都会坚持参加培训活动,不管是新教材的学习还是情境教学模式的学习,她都一心一意记录,用心落实到实处。她勤于锻造自我的这份精神,以及对工作的这份认真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到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
金风荡漾,沧海桑田,教育之路,欢歌不断,新的希望在冉冉升起。在郑开大家庭中,刘凡星老师践行着教育人的初心,她在郑开这片沃土上挥洒着青春,也在幸福地收获着。郑开的每位教师愿为每个求学的你铺就通往成功的台阶。相信我们每个披星戴月的日子都是一份沉甸甸的美丽回忆。
参加郑州市师德师风朗诵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