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2年1月底,李女士来到魏都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进行求助。李女士称,其经人介绍于2021年2月到某建筑工地做塔吊司机,工作至2012年11月,并约定了劳动报酬。工作完工后仍有部分工资未得到结算,李女士多次索要未果,将该工程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诉至法院。

该案件事实清楚、案情简单,且涉及企业,适合通过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诉前。于是专职调解员吴海燕在接到该案后,立刻根据多年调解经验,及时联系双方,从法律条文、诚信经营等方面进行沟通。特别是在谈及企业经营方面,吴海燕一方面阐述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从法律角度阐明不履行合同的严重性,经过调解员耐心细致地线上调解沟通,最终使双方达成和解,李女士收到了部分款项,并提出撤诉申请。

为主动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大格局,魏都区法院党组以“红色治理”为契机,结合院情和工作职责,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搭建政法干警“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平台,形成社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靠前解纷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根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平台一体化。积极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动互联,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全部整合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总枢纽”,对接22个专业调解组织、35名调解员,实现预警分流、化解调解、司法确认、进展跟踪、结果反馈等全流程在线办理。二是调解专业化。坚持强基导向,强化“一庭一专”,特邀房地产、物业、工商联等行业协会作为专业调解组织,推进诉与非诉无缝衔接、专群结合,实现纠纷类型化、专业化调处。三是程序标准化。对调解成功的纠纷进行司法确认,调解未成功的,书面记载争议焦点和无争议事实;当事人自愿起诉或案件不适宜调解的,开展诉前辅导、风险告知、登记立案,并提供网上立案、网上缴费、在线诉讼等“一网通办”服务。
魏都区法院将继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诉止争向少诉无诉转变,重塑人民法院前段纠纷解决格局,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在全面履职尽责中体现为民服务,实现法院全面司法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的良性互动,达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文:张棣
编辑:张棣
审核:和忠